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人民的名義》啟示錄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人民的名義》啟示錄。浙江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最能拉開考生成績的一門科目,積累對于申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更多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詳見 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
仔細研讀下文>>>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人民的名義》啟示錄
《人民的名義》啟示錄
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播出不足半月,無論收視率、點擊率、還是微信微博熱度都持續走高,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截至4月7日,在僅播出16集的情況下,該劇累計全網播放量達16.2億次,電視收視率破2,豆瓣評分8.7分。
這部反腐正劇的“橫空出世”,正掀起一場“全民追劇熱”。在IP偶像劇、“小鮮肉”大行其道的市場環境下,該劇依靠演員“在線”的演技、精心設計的劇情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可以說,《人民的名義》還原真實的反腐生態,是近年來優秀國產正劇的代表。能夠照進現實,讓觀眾看了覺得不矯情、不做作,緊扣時代脈搏,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這部誠意之作。
普通觀眾從這部劇中看到了反腐的信心和決心,而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在看這部電視劇時,更應該主動“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身在劇中”,“以劇為鑒”評判一下自己到底是祁同偉、丁義珍還是陳巖石、達康書記。向劇中的那些敢于擔當、勇于作為、黨性堅定的領導干部學習,不做政治舞臺上的“兩面人”。
第42期議事廳,新華每日電訊邀請新華社記者撰文深入分析《人民的名義》對反腐工作、電視劇創作等領域的啟發作用。新華社記者也采訪到了《人民的名義》的主創人員,通過與他們之間的對話,還原了這部現象級劇作的創作初衷和堅持。(策劃:李洪磊)
在良心劇作中看到收拾世道人心的希望
《人民的名義》迅速成為文化熱點,并在年輕人的朋友圈里刷屏,連編劇和導演都沒有想到。一部反腐劇,開播不到半個月,能成為年輕人聊天的必備談資,甚至架起了不同年齡層次觀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可謂十分罕見。《人民的名義》之所以能擊中一顆顆年輕的心,原因之一是它在反腐的主題下,培養和凝聚著一種重塑未來社會生態的基本共識。
年輕人對這部劇的關注令人意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在一個以年輕觀眾為主要對象的電視頻道首播,“燒腦”的劇情、豐富的細節不遜色于美劇,再加上“大尺度”還原現實的情節和臺詞,種種設定讓年輕人很難繞開這部劇。
年輕人交往的需要,直接推動了這部劇走紅。以至于有人說:不看《人民的名義》,已經沒法跟人聊天了。從達康書記的表情包到以各種人物搭檔偏好為分類的“粉絲團”,年輕人通過劇作細節的標簽化,分享和鞏固著自身的價值觀念。這種分享甚至超越年齡層,成為年輕人與父母長輩、領導上司之間溝通的一個契機。反腐作為轉型期的一個焦點話題,成為代際間的價值觀念交流的橋梁。
把現實的復雜性攤開來說,是這部劇的一個亮點。看過了美劇、英劇里復雜的人性和劇情,年輕觀眾已經很難喜歡傳統主題劇臉譜化的人物形象和關系。《人民的名義》不僅減少了臉譜化,更逼真細致地還原了官場生態和反腐行動,讓以往對這一領域敬而遠之的年輕人,可以一探究竟。年輕觀眾對達康書記追求GDP的各種演繹、對侯局長攔車拘捕官夫人的點贊、對大風廠拆遷中各方角色的熱議,其實也是對政治去神秘化和民生糾結求索的過程。不少觀眾談到,沒有想到這些事情是這么復雜,現實遠比非黑即白的判斷深刻得多……
好的劇作終了都要給觀眾一個“心理出口”,《人民的名義》把出口放在了年輕的檢察官侯亮平身上。這名檢察官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反腐大案,最終看到了收拾世道人心、重建社會生態的希望。認可劇中不斷提到的重塑政治生態的宣示,也就不難認同潛藏的重建社會生態的呼吁。朋友圈里年輕人轉發表情包,表達“守護達康書記的GDP”的意愿,其實也是對人盡其才、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環境的向往。透過一部被熱捧的反腐劇,或許可以更細致地體察年輕觀眾的價值訴求。供不應求的“爆款”劇,既是價值觀的共振,也包含了年輕人對未來的憧憬。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