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心中有畏 行有所止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心中有畏 行有所止。相信行測考試一定是很多考生需要努力攻克的一道坎兒。行測中涉及的知識面之廣,考點之細,需要開始做到在積累的同時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更多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詳見 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
仔細研讀下文>>>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心中有畏 行有所止
心中有畏 行有所止
“守紀律,講規矩”是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思想在黨的作風建設上的重要體現,標志著“治標”到“治本”的升級,會讓我們黨形成強大的感召力、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習總書記強調紀律和規矩意識的重要性,就是讓各級領導干部時時講規矩,永遠守紀律。改革發展的時代號角吹響時,“講規矩”要從“關鍵少數”推廣到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才能心中有畏,行有所止。
明底線,使全體人民成為“規矩”忠實崇尚者。如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所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內心里。人民認同規矩、信仰規矩,讓規矩在人民心中生根,首先源自底線思維的形成。底線思維是正確處理權與法、情與法、利與法關系的標準;底線思維是不以言代法、不以權壓法、不貪贓枉法的態度;底線思維是政府權力、社會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共識。因此,唯有明晰底線思維才能使立規矩成為一種自覺,講規矩成為一種習慣,守規矩成為一種自然。規矩就能釋放更多的社會正能量,使法治國家建設得以全面推進。
守紀律,使全體人民成為“規矩”自覺遵守者。“破窗效應”啟示我們在集體無規則意識的環境中,會帶來巨大的負面社會效應。因此,規矩的基礎是人民對規矩的敬畏和遵守。然而,人民遵守規矩的前提是規矩能夠凝聚價值共識、制度共識和行為共識,紀律意識能更好的將規矩建立的信仰、權威和精神有機融合,它既劃定了不可碰的社會價值紅線,又標注了不可越的社會制度底線,同時明確了不可出的社會行為界限,成為人民“講規矩”的重要保證。因此,唯有樹立紀律意識,才能讓規矩內化于心,為法治國家建設提供民眾基礎。
強法治,使全體人民成為“規矩”堅定捍衛者。韓非子有言: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維護“規矩”尊嚴,堅定捍衛法治是執法者的基本信條,然而,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來保障,法律權威同樣要靠人民來維護。“守規矩”能民眾自覺塑造獨立人格,自覺養成權利意識,自覺養成法治心態。唯有法治精神養成,方能讓人民多一些理性、少一點沖動,多一些獨立、少一點盲從。具備法治精神的國家,才能讓每一個公民都要在“有規矩”的軌道上合理、理性地表達訴求,在維護社會秩序中捍衛法治的尊嚴。
“講規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是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講規矩是底線思維缺失的補給,是紀律至上觀念的普及,是法治權威樹立的養成,唯有“講規矩”,才能心中有畏,行有所止。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