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練習18
1.非對稱信息,是指某些行為人擁有另一些行為人不擁有的信息。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非對稱信息的是( )。
A.某企業發布信息招聘一名部門經理,要求男性、年齡不超過30歲,經考核面試合格后錄用。應聘者甲、乙一路過關進入最后一輪篩選,在決定誰最后勝出時,乙被告知,因其不是本市戶口,所以不予錄用
B.某單位在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召開大會,規定職工上班時間不得玩游戲。一個月后,小李違規受到處理。小李爭辯說,單位以前有過要求,以后再未提出類似要求
C.某市在本市各大媒體上發布招錄50名公務員消息,張某說他最近一直在外地,不知道這個消息,所以錯過了報名時間
D.某電視購物頻道聯手建材商家進行團購促銷宣傳,小李說他不知道
2.監管活動監督是指人民檢察院對看守所收押、監管、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動以及勞動教養機關的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的專門法律監督。
依據定義,下列屬于監管活動監督的是( )。
A.人民檢察院對偵查機關追加起訴、追加逮捕活動進行的監督
B.看守所依照檢察院的要求,對犯罪嫌疑人進行的觀察
C.檢察院對勞動教養機關收押犯罪嫌疑人的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的監督
D.檢察院對法院的行政訴訟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的專門法律監督
3.合同的撤銷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實,通過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權,使已經生效的合同歸于消滅。存在撤銷原因的合同叫可撤銷合同,這類合同多是因重大誤解而成立的合同,因欺詐而成立的合同,因脅迫而成立的合同等。
以下屬于可撤銷的合同有( )。
A.甲、乙簽訂質押合同,約定甲不能如期履行合同義務,則乙取得質物的所有權
B.甲、乙兩企業之間的資金借貸合同
C.甲為逃避法院的強制執行,將其財產贈與乙
D.甲因治病急需錢,乙提出以低于市場近5倍的價格購買甲的珍貴油畫,甲無奈之下與乙簽訂了合同
4.稅收中性原則是指國家征稅應盡可能減少稅收干擾或扭曲市場機制,不能超越市場而成為影響資源配置和經濟決策的力量。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運用到稅收中性原則的是( )。
A.出臺政策要求企業多稅收
B.減免征收外資企業所得稅
C.稅率不與收入水平相掛鉤
D.提高企業營業稅的起征點
5.地方性法規是指地方立法機關為貰徹執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所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它僅在其管轄的地區內具有效力。其前提是不違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地方性法規的是( )。
A.甲村民委員會一致討論通過的不得向河里亂扔垃圾的規定
B.乙縣政府辦公室下達的關于飼養動物飼料配方的有關規定
C.丙市政府頒布并從即日起實施的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十項措施
D.丁省人大常委會發布的《丁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A【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該定義強調“不擁有的信息”。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中,某企業在發布招聘信息時沒有要求具備“本市戶口”,等到進入最后一輪時,乙才獲知這一信息,企業的這一規定是乙不擁有的信息,符合定義;B、C、D三項中的信息都是公開的,是所有當事人都能擁有的信息,不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A。
2.C【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收押、監管、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動以及勞動教養機關的活動”,“法律監督”。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的偵查機關,D中的法院均不符合定義中的“看守所或勞動教養機關”,因此不屬于監管活動監督;B中看守所依照檢察院的要求,并不是“法律監督”,因此不屬于監管活動監督;C中檢察院對勞動教養機關的監督完全符合關鍵詞,因此屬于監管活動監督。綜上,故正確答案為C。
3.D【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說明可撤銷合同的因素包括“意思表示不真實”、“重大誤解、欺詐、脅迫”。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B中所簽訂的合同都是合法并且雙發自愿、意思表達真實的,不能撤銷;C中甲贈予乙財產是基于自愿的,并沒有存在重大誤解、欺詐、脅迫,不能撤銷;D中乙的行為屬于乘人之危,有欺詐的性質,所以甲和乙簽訂的合同屬于可撤銷的合同。故正確答案為D。
4.C【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稅收中性原則強調“盡可能減少稅收干擾或扭曲市場機制”。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出臺政策”、B項“減免征收外資企業所得稅”以及D項“提高企業營業稅的起征點”均體現了通過出臺或制定法律法規或規章制度來影響市場,不符合“盡可能減少稅收干擾或扭曲市場機制”。而C項“稅率不與收入水平相掛鉤”說明“減少稅收干擾”,符合定義“盡可能減少稅收干擾或扭曲市場機制”。因此答案為C。
5.D【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地方立法機關”。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甲村民委員會是自治組織,不符合“地方立法機關”;B選項“乙縣政府”、C選項“丙市政府”是行政機關,不符合“地方立法機關”;只有D選項“丁省人大常委”屬于立法機關。故正確答案為D。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