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練習26
2018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已經公布,筆試2018年1月6日、7日舉行。浙江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綜合應用能力》,歷年考試不指定用書,可參看2018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備考。
1.搶劫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
下列各項中,屬于搶劫罪的一項是( )。
A.李某潛入王某家中行竊,被發現后攜所竊贓物逃跑,王某緊追不舍。李某見雜貨店旁有一輛未熄火摩托車,車主正在車旁吸煙,便騎上摩托車
B.鄭某騎摩托車見田某提著精致皮包行走,從背后用力拉皮包帶,試圖將皮包搶走。田某拽住皮包帶不放,見此情景,鄭某突然對摩托車加速,并用力猛拉皮包帶搶走皮包,田某當即被摔成重傷
C.某晚,在大街上見趙某一人行走,即起歹意,將其奸污,并將顯示其身份的皮包等物帶走
D.林某潛入胡某家中盜竊貴重物品,被主人發現后逃走,躲在農民的草垛里睡了一夜,第二天村長高某路過時,發現林某行蹤詭異,林某以為高某發現了自己昨晚的盜竊行為,對高某進行打擊,致其重傷
2.科技實力是指國家為了追求和實現發展戰略目標,在全國和全球范圍內,利用各種科學技術資源的能力。它包括科學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利用新技術的能力 、利用全球信息的能力和研究與發展投資的能力,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為該國獲取、利用和配置各類科技資源的能力集中體現。
根據以上定義,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是( )。
A.科技是否在世界同類科技的先進水平
B.在世界科技技術競爭格局下的總體實力情況
C.該國科學技術的“絕對實力”
D.該國科學技術的“靜態實力”
3.政治斗爭是政治沖突的一種形式。它是指各政治主體之間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為實現特定的權利而圍繞著公共政治權力所產生的對抗性互動行動。
依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政治斗爭的是( )。
A.暴動、武裝起義和戰爭
B.社會各個階層、政黨、集團、派別及其代表在議會里所進行的斗爭
C.兩名議員在街上公開宣講自己的政見
D.一個人在街上與小販討價還價
4.錯覺是指人在特定的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產生的某種受到歪曲的知覺。
請問下面哪一項屬于錯覺?( )
A.飲鴆止渴
B.望塵而拜
C.草木皆兵
D.無風起浪
5.刺猬法則:兩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擁在一起。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于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只刺猬終于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刺猬法則的是
A.夫妻二人性格不合,只要在一起就會吵架,經過長年累月之后終于平淡下來不再吵架
B.戴高樂總統身邊的顧問沒有一個能夠任職兩年以上,他認為不斷的調動員工才能保持一定距離
C.某電力公司老總工作期間對員工關愛有加,但是業余時間從不邀請員工也不接受員工邀請
D.甲乙是父子關系,二人長期關系不和,后二人分開住,每月見一次面,感情逐漸好轉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B【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中李某是在行竊過程中被發現后>攜所竊贓物逃跑,但沒有“當場使用暴力、脅迫等方法”,屬于盜竊罪,不是搶劫罪,故A項錯誤;B項中的鄭某強行將田某的皮包搶走,且在此過程中將摩托車加速,造成田某摔成重傷,符合關鍵詞強調的“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和“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 故B項正確;C項中的罪犯將趙某的皮包帶走,不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而是為掩飾罪行,不是搶劫罪,故C項錯誤;D項中的林某偷盜了胡某家中的貴重物品,但沒有當場對胡某使用暴力,林某對高某使用暴力,但高某并不是財物的所有人,關鍵詞強調的是“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故不屬于搶劫罪,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
2.B【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利用各種科學技術資源的能力”,“獲取、利用和配置各類科技資源的能力”。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科技實力強調利用各種科學技術資源的能力,是一個能力集,應該是總體實力情況。A中的“同類科技”只是一種特定能力,因此A錯;B中“總體實力情況”符合題意,因此B正確;C中的“絕對實力”和D中的“靜態實力”不能從題干中得到具體指代什么,因此C和D均錯。綜上,故正確答案為B。
3.D【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政治沖突”、“政治主體”和“公共政治權力”。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B、C中都是圍繞公共政治權>力,而D中一個人的討價還價是圍繞個人利益的對抗性互動行動,而不是公共政治權力而進行的,故不符合定義。正確答案為D。
4.C【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在特定的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產生的“某種受到歪曲的知覺”。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飲鴆止渴”中當事人明知道是“鴆”,因此不存在“某種受到歪曲的知覺”,A錯誤。“望塵而拜”意為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這其中并不存在“對客觀事物”產生的“某種受到歪曲的知覺”,B錯誤。“草木皆兵”是在驚慌時,把客觀存在的“草木”當作了“敵兵”,這是“對客觀事物”產生的“某種受到歪曲的知覺”,C正確。“無風起浪”意為平白無故地生出是非,因此根本不存在“客觀事物”,D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
5.A【解析】本題屬于單定義判斷。定義中的關鍵特征是:人際交往中,不可過于接近,也不可過于疏遠,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保持關系最佳狀態。A項不屬于刺猬法則,因為刺猬法則是讓人保持適當的距離而維持交往關系的最佳狀態正確,因此A項正確,夫妻二人從吵架變為不吵架是因為歲月的積累,并不是由于保持了適當的距離。B項,員工的調動會使員工和戴高樂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保證顧問的思維和決斷具有新鮮感和充滿朝氣,同時也不會使老顧問串通從而徇私舞弊,故B項錯誤。C項,電力公司老總公私分明,和員工保持恰當的關系,易于公司的人才管理,故C項錯誤。D項,父子之間由于一定的距離而感情得到升華,與定義中的特征一一對應,故D項錯誤。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