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浙江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習題精講21
2018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已經公布,筆試2018年1月6日、7日舉行。浙江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綜合應用能力》,歷年考試不指定用書,可參看2018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備考。
1.我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方針的主要理論基礎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原理
B.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
D.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2.關于改革開放后召開的重要會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十二大: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
B.十三大:把“三個有利于”作為判斷各方面是非得失的標準
C.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D.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3.事物發展過程中不確定的發展趨勢是( )。
A.必然性
B.可能性
C.現實性
D.偶然性
4.從社會總成本角度,分析社會資本再生產問題的核心是( )。
A.社會總成本的結構
B.社會總成本的補償
C.社會總成本的支出
D.社會總成本的收入
5.把生產資本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 )。
A.在資本流通中的周轉速度不同
B.在資本積累中的不同作用
C.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不同作用
D.在生產過程中不同的實物存在形式和價值轉移方式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B【解析】獨立自主、自立更生是內因,對外開放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所以這一方針的主要理論基礎是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原理,故正確答案為B項。
2.A【解析】《行政復議法》第9條第1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本法第10條第1款規定:“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申請人。”
第4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
“行政相對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即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影響其權益的個人或組織。上述法條中提到的“公民、法人或組織”都屬于“行政相對人”。故正確答案為A。
3.D【解析】必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展中一定要發生的、不可避免的趨勢。偶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展中不確定的趨向。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故正確答案為D。
4.B【解析】從社會總成本角度來分析,社會資本再生產問題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而只有社會總產品中的各個部分都能在價值上和物質上得到補償,社會產品才能順利得到實現,所以社會資本再生產問題的核心是社會總成本的補償。 故正確答案為B。
5.C【解析】不變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資本。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只轉變自己的物質形態而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不發生增值。
可變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由于這一部分資本價值不是不變的,而是一個可變的量,所以馬克思把這一部分資本叫做可變資本。
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生產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不同作用;區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依據是生產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轉移和價值周轉方式上的不同。故本題選C。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