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精講3
1.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活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城中村及近郊的農民,因拆遷一次性拿到高額補償款而一夜驟富,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人要么大肆揮霍,要么坐吃山空,幾年下來,重返貧困,甚至比拆遷之前更為窘迫。毋庸置疑,暴富返貧與理財意識不強、管理能力不足有關。同時也提醒我們,在推進城市化過程中,如何讓征地拆遷后的農民獲得穩定的保障,制度設計需要更加細致、更科學。
作者通過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暴富返貧主要源于拆遷戶們缺乏理財意識
B.應提高拆遷戶管理補償款的能力以保值增值
C.政府對于暴富返貧的現象需進行政策干預
D.征地拆遷后的農民應獲得穩定的保障
2.清末學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將晚清書法衰微的現象歸咎為傳統書法范本面目失真,這是承襲了清代中葉學者對書法范本的認識,與書法史的真實狀況并不十分吻合,與書法史發展的實際趨勢也多有出入。當代書法家啟功先生則在《論書絕句》提出,這種令人生厭的“館閣書’’與朝廷在科舉考試中標舉卷面書寫“黑大光圓”密不可分。那么,在不能廢除“館閣書”書寫要求的前提下,士人即便有條件取法摹刻精良的書法范本,也不能從根本上改掉“館閣書”的書寫習慣,這在康氏寫成《廣藝舟雙楫》之后的時代中得到了驗證。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批評康有為書法研究中存在的誤區
B.探討晚清書法藝術衰微不振的原因
C.強調科舉考試對書法藝術的負面影響
D.分析書寫模式與創作風氣之間的關系
3.在納稅服務崗位上,也常聽納稅人談論找政府辦事之難。仔細推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部門難以提供高效率的公共服務,服務理念和專業化程度也有所欠缺。從這個意義上看,作為一名公務員,尤應做一名專業服務者,具備職業意識,以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擠掉“官老爺”觀念,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不僅“在其位,謀其政”,更應以高標準、高質量去嚴格要求自己“謀好政”。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政府的公共服務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B.政府服務存在欠缺的根本原因
C.作為公務人員,要“在其位,謀其政”
D.公務員應當高質量地服務于人民
4.西方學者常常笑話說,你們中國人好笨,有青銅器卻不用來生產。我們當然知道用青銅器來生產更有效,但多不一定好。從那個時代開始我們就不愿意用很有效的東西來破壞自然,我們認為自己跟宇宙是一體的、連續的,這一點從那時候開始就是我們整個宇宙觀念的基本原則。
對文段中“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多”不利于社會生產
B.“多”會破壞自然的和諧與平衡
C.“多”不符合中國社會生產的需求
D.中國的社會生產沒有“多”的必要
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要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掌握前人積累的文化成果,揚棄舊義,創立新知,并傳播到社會,延續至后代,不斷培育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思想觀念,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要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增進對國外文化科技發展趨勢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當代中國高等教育風采,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努力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依據文意推斷,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文化的傳承創新是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意即揚棄舊義、創立新知
B.文化創新意即加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思想觀念
C.文化傳承意即繼承前人積累的優秀文化成果,并傳播到社會,延續至后代
D.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既是文化的傳承,也是文化的創新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C【解析】由提問可知為隱含主旨題。
文段首句指出近年來存在農民拆遷暴富繼而返貧的現象,然后用“毋庸置疑”引出了一個觀點“暴富返貧與理財意識不強、管理能力不足有關”;然后指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提供穩定的保障和細致科學的制度設計,這是文段的應有之義;言外之意,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政府進行主動干預,引導拆遷戶的行為。故正確答案為C。
A項和D項均過于片面,都僅就文段中的一句話進行概括;B項僅包括C項政策干預的一方面,過于片面。
2.B【解析】文段先指出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將晚清書法的衰微歸咎于傳統書法范本的失真的觀點是不準確的,接著指出啟功先生認為,晚清書法的衰微與科舉考試對書法“黑大光圓”的特別要求密不可分,最后指出啟功先生的觀點在《廣藝舟雙楫》寫成后的時代中得到了驗證。可見,作者是在探討晚清書法衰微的原因,B項與此相符,為正確答案。A項不是文段重點,C項“科舉考試”和“書法藝術”都缺少“晚清”的時間限制,文段僅針對的是晚清書法衰微而言,D項在文中沒有提及。故本題答案選B。
3.D【解析】文段從作者在納稅崗位上見證的事實入手,探討公務人員應該如何“謀好政”的問題,文段末尾點明了主旨,A、B、C項均有所提及,但文段的意圖是在說明公務人員應讀高標準、高質量去嚴格要求自己“謀好政”,即服務好人民。答案為D。
4.B【解析】在“多不一定好”之后,我們看到了解釋,“從那個時代開始我們就不愿意
用很有效的東西來破壞自然”,選項B與解釋都指出破壞自然的意思,故選B。
5.B【解析】據提問可知此題是細節判斷題。
根據材料第二句可知,B項主體有誤,應當是“文化傳承和創新”而不僅僅是“文化創新”,當選。
根據材料第二句,可以推斷AC正確,根據材料最后一句可以推斷D項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B。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