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精講32
接下來完成1--5題!
1.在去年發表的這份報告中,研究者進行兩項主要實驗。第一項實驗要求受試者將照片中的人區分為三類:可信賴、中性、不可信賴。研究者發現老年人與年輕人都可以成功地指認出可信賴與中性的人,但對于那些看來不可信賴的人,老年人對于種種可疑的線索卻顯得較不敏感,也更容易將其視為可信任與可親近的。第二項實驗則進一步要求受試者評估照片中人的可信度,并同時接受腦部的掃瞄。當年輕人看到某張不可信賴的照片時,其前腦島區域出現明顯的活動跡象,而腦中的這個部分一般認為就是所謂“直覺”的來源,可協助我們詮釋他人的可信程度與評估社會情境中的潛在風險或利益。有趣的是,當某張不可信賴的照片呈現在眼前,相同的腦部區域在老年人身上卻未見任何反應。
根據文段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老年人容易將不可信賴的人錯判為中性和可信賴的人
B.前腦島區域是“直覺”的來源,是判斷他人可信與否的重要依據
C.兩項實驗的結果表明,老年人無論從生理,還是從心理都難以判斷誰是好人
D.當面對潛在風險的時候,年輕人比老年人更容易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判斷
2.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讀者的角色與經典一樣重要。閱讀古往今來的經典,除了應當虔敬地學習它的道理、它的論題、它的詞采,還要進行一種密切的對話。對話的對象可以是永恒的真理,也可能是其他的東西。無論如何,在與經典密切對話的過程中,讀者要不斷地“生發”出對自己所關懷的問題具有新意義的東西來。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閱讀經典重在“生發”
B.讀者角色的重要性
C.閱讀經典是對話過程
D.經典提供創造的資源
3.在位于美國洛杉磯市中心的漢考克公園里,有一連串的瀝青坑,被叫做“拉布雷亞瀝青坑”。幾萬年來,天然瀝青不斷地從地下裂縫中汨汨而出,在公園里形成池塘。這種瀝青池塘的表面常常覆蓋著一層水,動物走進去飲水,被陷在里面,最終溺死。其他食肉動物看到被陷動物,企圖捕食,結果也被陷在里面無力自拔。最終,它們都變成一堆化石保存下來,由此形成了動物墓地。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動物墓地形成于幾萬年前
B.動物墓地的化石是食肉動物形成的
C.漢考克公園的池塘是由瀝青構成的
D.動物墓地的形成源于瀝青池塘的構造
4.如果一直往上看的話,就會覺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直往下看的話,就會覺得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覺得在后面,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目光決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卻永遠因為目光而存在。關鍵是,即使我們處于一個確定的位置,目光卻仍然可以投往任何一個方向。符合這段文字的寓意的是( )。
A.即便現在處于逆境,我們也應當積極面對未來
B.我們應當樹立遠大目標來鼓勵自己并為之努力
C.我們應當切實地認識自己,不要為虛無的幻想所牽絆
D.不論是何時、何地、何種情況,我們都應當獨立地進行思考正確認識自己,不被虛幻迷惑
5.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即到2020年人人不同程度地享有社會保障。社會保障體系的底線是,要防止任何人由于生活困難陷入絕望的境地,要消除他們的生存危機和生存恐懼。只要有一個人因為生活困難而絕望了,那么這個保障的網絡就是有漏洞的。
這段文字主要闡述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 )
A.原則
B.期限
C.目標
D.意義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D【解析】文中指出“老年人對于種種可疑的線索卻顯得較不敏感,也更容易將其視為可信任與可親近的”,A項偷換概念,將“可信任和可親近”偷換成“中性和可信賴”,故A項錯誤;文中只是提到“其前腦島區域出現明顯的活動跡象,而腦中的這個部分一般認為就是所謂‘直覺’的來源”,并沒有說前腦島區域是判斷他人可信與否的重要依據,B項屬于曲解文意,排除;文段中并沒有從兩項實驗的結果得到C項所表達的結論,屬于無中生有,故排除。因此,本題選D。
2.A【解析】文段首先說閱讀經典時,讀者要與經典進行密切對話;接著指出在這個對話過程中,讀者要不斷“生發”出新的東西來。可見。文段落腳點在“生發”,故答案選A。
3.D【解析】本題是一道細節判斷題,要求選一個與原文一致的選項。A項中的“形成于幾萬年前”在文中沒有體現,屬于無中生有,排除。B項中化石由食肉動物構成與原文不符,原文是說由動物構成,而不單單是食肉動物,屬于偷換概念,排除。C項中池塘由瀝青構成,而原文中提到除了瀝青之外,表面還有一層水,屬于曲解文意,排除。從全文可以看出,正是因為瀝青坑下面是瀝青,上面是水的構造,才使得動物因飲水而溺死其中,最終形成動物墓地。由此D項表述正確。故本題選擇D項。
4.C【解析】據提問“寓意”可知此題屬于隱含主旨題,根據關鍵詞“關鍵是”可知后部分為主要內容。題干的主要意思是,人的位置在確定的時候,目光依然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當目光在不同的方向的時候,可能會影響對自我位置的不同的認識。所以材料要告訴我們的是切實地認識自己,不能被其他因素所影響,C選擇正確。
A項中“逆境”材料中并沒有體現出來;B選項的表達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D選項“獨立”在材料中沒有體現。
故正確答案為C。
5.C【解析】文段屬于總分結構。文段中第一句話已經告訴我們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文后都是對這一目標的闡述。故正確答案為C。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