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精講43
2019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浙江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綜合應用能力》,歷年考試不指定用書,可參看2019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免費贈送200+課時在線聽課,2萬道題在線刷題、200套真題在線模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1.失去對自然聲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當有人說“風景美得像一幅畫”時,境界更低了,因為畫是靜的,自然的風景是活的、動的;而除了目視,自然還提供了各種聲音,這種雙重的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創造的境界。世上有無數藝術家,全是從自然中吸取靈感,但再好的藝術家,總無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為自然是與聲音有畫面的,還是活的,時刻都在變化的。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欣賞自然需要視覺、聽覺的全方位體驗
B.大自然為藝術家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材料
C.自然風景超出了人所能創造的境界
D.聆聽自然才能創造出杰出的作品
2.中世紀是西方社會最黑暗的時期。基督教處于萬流歸宗的地位。“中世紀的世界觀本質上是神學的世界觀”,“中世紀把意識形態的其他一切形式一一哲學、政治學、法學都合并到神學中,使之成為神學中的科目”。因此,獨立的法學消失了。
對這句話理解錯誤的是( )。
A.獨立的法學消失了,因此法學思想也隨之消失了
B.中世紀之所以沒有獨立的法學,是因為宗教處于統治地位
C.法學思想糅合在神學中,被保存和發展下來
D.獨立的法學消失了,法學作為神學的科目被保存和發展下來
3.中西文化的基本差異之一就是,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中國文化比較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西方文化則強調,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中國文化的這種特色,有時通過“天人合一”的命題表述出來。中國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對把天與人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而主張天人協調、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問題,就其理論實質而言,是關于人與自然的統一問題,或者說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統一問題。應當承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內容十分復雜,其中既有正確的觀點,也有錯誤的觀點,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予以分析。
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優于西方文化的地方
B.現代人重視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對現實及發展問題的思考
C.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著對其思想內容的全盤接受
D.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可解決當今世界因工業化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
4.科普創作歷來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相應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還需要作者巨大的精力和時間投入。要培養青年科普作者,解決人才斷層問題,就需要遵循科普創作的特點和規律。比如,進一步明確科普創作的地位,將其放到與科學研究、科技推廣等同等的地位予以重視,或者建立科普人才的培養機制等。
關于這段文字,以下理解準確的是( )。
A.科普創作需要多方面的巨大投入
B.科普作者應當遵循科普創作的特點和規律
C.科學研究、科技推廣比科普創作更重要
D.建立科普人才的培養機制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5.楷樹,果實橢圓形,紅色,木材細致。相傳這種樹最早生長在孔子墓旁,樹干挺拔,枝繁葉茂,似為眾樹的榜樣。模樹,春天青翠碧綠,夏季赤紅如血,秋日變白,冬日變黑,因其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也為諸樹之榜樣,相傳此樹最早生長在周公的墓旁。這兩種樹分別稱之為“楷”和“模”,以樹喻人,故把人的模范行為稱之為“楷模”。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楷”和“模”是兩種樹木的名稱
B.“楷模”二字都帶“木”字
C.“楷模”原指兩種樹
D.楷樹、模樹皆有靈氣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分析:
1.A【解析】文段重點談到自然除了提供風景還提供聲音,這種雙重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創造的境界,因而作者意在提醒我們,在欣賞自然風景的過程中,既需目視也需聽音,A項符合此意,故本題選A項。
2.A【解析】原文并沒有說獨立的法學消失,法學思想也隨之消失,客觀實際也并非如此,故選A
3.D【解析】D項“可解決當今世界因工業化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的表述過于絕對,夸大了天人合一思想的作用,說法不正確。答案為D。
4.A【解析】從文段第一句“科普創作歷來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相應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還需要作者巨大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可以知道,A項與文段的意思相符。B項偷換了主體,把“培養青年科普作者,解決人才斷層問題”偷換成“科普作者”,C、D兩項文段沒有提及,屬于無中生有。故本題選A項。
5.C【解析】根據提問“意在”一詞知本題為隱含主旨題。材料主要闡述了“楷模”原指兩種樹,后被人們演化成一個專有、具有特定含義的詞匯。C項提到”原指“,涵蓋了材料的主要內容。故正確答案為C。A項是材料的信息之一,但沒表現出后來的演化;B、D項材料并未涉及。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