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精講59
接下來完成1--5題!
1.在一些地區的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由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和私營企業的過度發展,使城鎮經濟建設對流動人口產生了強烈的依賴。盡管流動人口給城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增加了財稅收入,但因為他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綜合素質不高,因此造就了數量驚人的小商小販和龐大的“民工”隊伍。隨著這些地區產業的不斷升級,對簡單勞動力的需求必然會越來越少,流動人口將面臨失業的危險,勢必會引起更嚴重的問題,從而阻礙這些地區城市化的進程。這段話支持的主要觀點是( )。
A.流動人口的增加對一些地區城市化發展具有負作用
B.勞動密集型企業和私營企業的過度發展導致大量流動人口的增加
C.大量低素質流動人口的存在,不利于城市化的發展
D.大量流動人口的失業問題是城市化地區的潛在危機
2.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基本保障,這是充滿生命的地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無價之寶。但是,人類生活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減少生物多樣性。20世紀以來,平均每天有一個物種滅絕,而進入90年代,科學家們估計每天滅絕140個物種,因而全世界有10%的高等職務和3/4的鳥類的生存受到威脅,全球270種龜類爬行動物中的42%,150種靈長目中的2/3瀕臨滅絕。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B.如何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
C.多樣的地球生物的種類正呈銳減趨勢
D.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影響
3.專家與知識分子這兩個概念并不重合。術業有專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從中形成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氣質、天下關懷的人生態度和敢于懷疑、敢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學只能培養出與社會的多元職業結構相一致的各類專家,那么,我們民族的精神存在將不再可能在一個特定的人群中獲得其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員都被充分融入到社會的利益體系中去,社會的良知就將失去其表達器官,民族的命運將被無聲地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
依據文段的觀點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理想的大學教育應該塑造能夠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我們民族精神的知識分子群體
B.知識分子應當具有天下關懷的人生態度和敢于懷疑、敢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C.大學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識分子而非術業有專攻的專家
D.目前大學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偏離社會良知,導致民族命運被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
4.隨著網絡語言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網絡語言五花八門,從早期出現的“美眉(美女)”、“88(再見)”到正在滸的“偶(我)”、“稀飯(喜歡)”,讓老師擔心,家長著急,網絡語言對人們日常的交流影響是必然的。但是,網絡語言并不是洪水猛獸,網絡語言需要疏導和引導。
這段話不能支持的觀點是( )。
A.網絡語言要“革”現代漢語的命
B.語言也有“優勝劣汰”
C.引導+疏導:規范網絡語言的兩劑藥
D.不得使用不符合現代漢語語詞和語法規范的網絡語言
5.《春天里》和《老男孩》持續升溫的熱度,其本質原因并不在于作品過硬的質量,而在于這兩部作品將視線對準了一直被忽略、被忽悠的人群。底層民眾通過文藝發聲,已經很久沒有形成過這樣的反響,假設每年有幾十種、幾百種這樣的作品出來,國內的文藝土地也不至于這么貧瘠,我們也不必忍受那些大而無當、空洞無味的作品。被學院派把持的文藝界和娛樂圈,雖然經受了超級女聲等草根選秀節目的沖擊,但影、視、歌的創作,仍然是屬于少數具有娛樂話語權的精英,《春天里》和《老男孩》的流行,見證了民間創作的蓬勃力量,這種力量如果不被壓制,得以廣泛地爆發出來,它的未來會完全超乎我們想象。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 )
A.文藝作品能否深入人心,關鍵不在于作品的質量是否過硬,而在于是否將視線對準的了正確的人群
B.被學院派把持的文藝界和娛樂圈壓制了民間創作的發展
C.民間創作的蓬勃力量若得以爆發,它的未來會完全超乎我們想象
D.少數具有娛樂話語權的精英是那些大而無當、空洞無味作品的罪魁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C【解析】根據提問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轉折詞“但”后面是材料的重點,即流動人口綜合素質不高,社會需求逐漸減少,他們將面臨失業的危險,阻礙城市化的進程。故C項正確。
A項中的流動人口缺少限定詞“低素質”,由“流動人口給城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可知A項錯誤。B、D項未抓住材料重點。
因此正確答案為C。
2.D【解析】文段第一句提出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重要性,繼而轉折“但是”,引出觀點“人類生活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減少生物多樣性”,“20世紀以來”開始舉例論證,因此,答案應圍繞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展開,答案為D。
3.B【解析】據提問可知此題是細節判斷題。
根據“但未必就能從中形成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氣質、天下關懷的人生態度和敢于懷疑、敢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可以推出B選項是正確的。
材料的意思是大學不能只培養各類專家,還要培養知識分子,所以A、C項的表述都不全面,有失偏頗;材料中說的是“一旦……民族命運將……”是假設未來會出現的狀況,而不是已經存在的問題,D項表述錯誤。
故正確答案為B。
4.D【解析】據提問知該題屬于細節判斷題。
材料主要說了網絡語言影響人們日常的交流,但是它并不可怕,它需要疏導和引導。D選項“不得使用”太絕對,與文意不符,所以選D選項;B、C項是對材料的適當引申;A選項有迷惑性,但是“革命”用法很寬泛,在很多場合,它是“變革”,甚至是“變化”的同義詞。所以“網絡語言要“革”現代漢語的命”這種說法可以接受。
故正確答案為D。
5.C【解析】材料前半部分是在舉例說明,后半部分以轉折關聯詞“但”引導出了材料主旨。選項A無中生有,材料中并沒有說所舉的兩個例子質量不過硬。選項B、D以偏概全,其內容不是材料主旨。本題正確答案為選項C。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