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精講60
接下來完成1--5題!
1.有人說,工作成績是做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但是,在信息化時代,我們卻不能做封閉的實干家,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績,還必須學會宣傳和推銷自己,否則,再實干的人也會被時代埋沒。
這段文字說明在工作中要( )。
A.做想結合
B.邊做邊想
C.邊想邊做
D.多思多想
2.里爾克說,靈魂沒有宇宙,雨水就會落在心上。如果一個人的靈魂不夠遼闊,就常常會覺得處處與奸邪之人狹路相逢。因為越是在狹窄的空間里,丑惡越容易被放大。而當你的心靈盛下世界,那么,即便是偶見有的陰風濁浪,在闊大的視野里,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以上文字試圖說明( )。
A.靈魂和宇宙的關系
B.狹隘與丑惡的關系
C.為人應該心胸寬廣
D.為人應該胸懷天下
3.在中國,大家非常明顯的感覺網絡民意代表了民意。所謂網絡民意其實非常復雜,通過研究,可以證實網民的統計學構成跟整個中國人群統計學構成是不同的,如果把網絡民意直接等同于當今社會民意的話,其實有點像把一個城市里的富人區視為整個城市的代表。常上網的人都知道,這里大多數人是沉默的,只有少部分人是積極的參與者,大家喧嘩的其實永遠是少數人,然而就是這些少數人決定了網絡議題的走向,給人造成一種感覺,似乎這些人代表了網絡民意,再推廣一下的話,似乎代表了整個中國社會的民意。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調查網絡民意需要科學分析網民的統計學構成
B.通過網絡進行社會民意調查的方式不夠科學
C.對網絡民意應理性分析和全面認識
D.網絡議題的走向不應由少數人決定
4.當前我國財富分配不均,貧富差距過大,在很多城市商場、博物館、影劇院門口擺放著,“衣冠不整者禁止入內”的告示牌;聽證會上不曾見到農民工的身影;金額系統對貸款人擔保或抵押都設有限制;巨額的擇校費也把窮人及其子女擋在名校門外。
這段話支持了一種觀點,即( )。
A.當前中國經濟領域廣泛存在社會排斥現象
B.當前中國在公共領域廣泛存著排斥窮人的現象
C.公平社會絕對不可以排斥窮人
D.社會不公平最終將導致社會不穩定
5.人類智力是無法獲得完美認知的,一個開放的社會,應該承認人類容易犯錯的特征,而封閉社會則會否認這一點。封閉社會也在努力消除或者不想承認不確定性,它會為歷史設定一個單線性的目標。與之相比,開放社會承認不確定性,也承認整個社會目的的不確定性。如果我們承認未來是變化或者不確定的,那么對此我們或者接受;或者否定。前者為人們帶來批判式思維模式,并且能夠帶領我們走向開放社會,后者則會導致教條式思維模式以及封閉的社會。
關于這段文字,以下理解準確的是( )。
A.如果我們能接受未來是變化的,那么就有可能獲得批判性的思維模式
B.人們可以通過不斷的批判和否定來確定社會的目的
C.封閉社會的教條式思想能消彌社會的不確定性,并使人們獲得完美的認知
D.人類容易犯錯的特征使我們不得不接受未來是變化的、不確定的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D【解析】此題是表面主旨題。
由“但是”這一轉折詞可知,文段強調的重點在“但是”之后,說明“必須學會宣傳和推銷自己”,即與“封閉的實干家”不同,要在工作中“多思多想”,所以選D。A、B、C三項意思相近,同時包含了“做”和“想”兩方面,但文段的重點是說明要和“封閉的實干家”埋頭做不同,更強調“想”。故正確答案為D。
老師點睛: 材料旨在強調"喊",強調"宣傳和推銷",而只有在工作中多思多想,才能更好地宣傳和推銷自己。故選D。
2.C【解析】本題為考查轉折關系的表面主旨題。
文段前兩句主要說明心胸狹隘的弊害,之后用轉折詞“而”轉到材料重要部分,即心靈盛下世界時,陰風濁浪也會變為極為渺小,概括起來便是心胸要寬廣,C項正確。A項宇宙和靈魂的關系只在文段第一句中提到,是作為引入語,非文段重心;B項狹隘與丑惡的關系是轉折之前文段所論述的內容,同樣非文段重心;D項“胸懷天下”指心胸寬廣,有抱負,文段并沒有涉及“有抱負”這層意思,D項過度引申。故正確答案為C。
3.C【解析】根據提問“意在”可知本題為隱含主旨題。材料首先提出社會現象的描述“大家感覺網絡民意代表了民意”,然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即“網民的統計學構成跟整個中國人群統計學構成是不同的”,后文具體用這種思維方式來說明這種“把網絡民意當作社會民意”想法的不合理性。所以材料主要是為了說明“大家感覺網絡民意代表了民意”是一種錯覺,適當引申為“要理性分析和對待網絡民意”,C項所描述的為作者想要強調的內容。A項內容在文中沒有涉及,文中只提到“網民的統計學構成跟整個中國人群統計學構成是不同的”,故排除。B項說法錯誤,文中并沒有說社會民意調查的方法是通過“網絡”進行的,只不過是人們誤把網絡民意當成了社會民意,故排除。D項說法錯誤,網絡議題的走向是由少數人決定的,但是社會民意不是由少數人決定的,所以對于“少數人決定了網絡議題的走向”,作者并沒有加以否定。故正確答案為C。
4.B【解析】文段中的不公平是發生在公共領域而不僅僅是經濟領域,排除A。公平社會絕對不可以排斥窮人表述絕對,是對文段的過度推斷,排除C。D選項存在主觀臆斷,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選B。
5.A【解析】B、C選項無中生有。D項偷換邏輯:并列關系偷換成因果關系。“容易犯錯的特征”和“承認不確定性”是兩個并列的關系。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