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練習(8)
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預計2020年4月報名,5月筆試。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綜合應用能力》,歷年考試不指定用書,可參看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
接下來完成1--5題!
1.第三者責任險負責賠償保險車輛因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傷亡或財產的直接損失。所謂第三者是指被保險人及其財產和保險車輛上所有人員與財產以外的他人、他物。所謂“所有人員”指車上的駕駛員和所有乘坐人員。但這些人下車后除駕駛員外,均可視為第三者。根據以上定義,下列屬于第三者責任險賠償范圍的是( )。
A.甲駕駛自己的私人車輛出行,途中車輛發生故障。甲下車修理,車輛突然向后滑行,甲被車輛軋斷腳掌,本次事故中甲的醫療費用共計5000元
B.甲駕駛卡車向某市運送貨物,由于雪天路滑,在避讓行人時,發生了翻車事故。經檢查,本次事故中車輛損毀及貨物損毀費用共計19000元
C.甲為某長途汽車司機。在車輛的行駛過程中,車廂內突然起火。乘客乙被燒傷,財物被燒光。乙要求甲賠償醫療費用及財物損毀費用共計10000元
D.甲駕駛大巴車送一批游客去參觀名勝古跡。到達旅游地點,甲倒車時將在車后繞行的乘客乙撞傷,后乙向甲索賠20000元
2.行政成本:政府為了社會的公共管理和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付出的代價,包括直接行政成本和間接行政成本。
下列沒有涉及行政成本的一項是( )。
A.某政府部門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合并機構、精簡工作人員
B.某區政府為應對私家車增多的問題,新建了兩個地下公共停車場
C.某商業銀行為方便廣大用戶處理業務,耗費巨資開通了手機銀行業務
D.某公安局招聘交通協管員協助交警維護交通秩序
3.群體,通常指的是相對于個體的各種社會成員的聚合,實際上就是一種人的集合體。可分為正式群體、非正式群體和準群體。準群體是指沒有組織結構,人與人之間有某種聯系,有一定程度的共同關注點,有可能在某些時候形成集團,但目前還沒有組織起來的人群。
以下屬于準群體的是( )。
A.某地,某大姓家族舉行大型宴會祭祖,在宴會上很多人都互相不認識
B.在網絡某社區,一些從未謀面的野外運動愛好者商議去某地登山
C.國慶期間,十余萬名來自各地的游客到頤和園游覽參觀
D.某部官兵在訓練途中看到有汽車遭遇泥石流,迅速組織救援
4.知覺防御,是指個體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思想方法傾向,它使人比較容易觀察能滿足個體需要的事物,對于滿足個體需要無關的事物則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知覺防御的是( )。
A.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B.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C.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D.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5.蔡格尼克效應是指人們對于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此留下深刻印象。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與蔡格尼克效應無關的是( )。
A.考試前對學科內容倒背如流,過幾天也不容易忘記,但考試后對所背的內容遺忘得很快
B.有些學生在解答復雜的理科題目時,希望他人給予提示而不是正確答案
C.小王被一本間諜小說迷住了,哪怕早上有一個重要會議,也要讀到凌晨4點仍不釋卷
D.一個單元學完了,小李總會自測這個單元有哪些主要內容,學完有什么收獲,從而及時消化,鞏固記憶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D【解析】第三者責任險負責賠償是指保險車輛因意外事故,致使除了被保險人及其財產和保險車輛上的駕駛員和乘車人員以及他們的財產以外的他人、他物。
A選項中的甲是本車的司機,不是第三者,所以不符合概念排除;B選項中車上的物品,是車上人的財產,不是第三者的財產,所以不符合概念排除;C選項乙是車上的乘客,不屬于第三者,所以不符合概念排除;D選項乘客乙不是車上的司機,也不是車上的乘客,所以是第三者,與概念相符。因此,本題答案為D選項。
2.C【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務”。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是政府要合并機構、精簡工作人員,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符合定義中的關鍵詞,涉及行政成本;B項中區政府新建了兩個地下公共停車場,符合政府“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付出的代價”,涉及行政成本;C項中的主體“商業銀行”不是“政府”,不涉及行政成本;D項中的公安局招聘交通協管員協助交警維護交通秩序是政府為了社會的公共管理而付出的代價,涉及行政成本。(注意:政府包括公安局)因此正確答案為C。
3.B【解析】題干只針對準群體提問,因此只需分析這一定義即可。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定義中強調“沒有組織機構”、“共同關注點”、“沒有組織起來”等。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中的大型宴會、D項中的官兵救援行動均有組織機構組織;C項中的游客是已經組織聚集起來的人群,是人的集合體,因此均不符合定義。B項中的野外運動愛好者在網絡上商議,還未聚集,也沒有組織機構,因此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B。
4.A【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容易觀察能滿足個體需要的事物”。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B選項一心只讀圣賢書,對于滿足個體需要無關的事物則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C選項中的商女在亡國時,依然沒有感到憂慮,屬于容易觀察能滿足個體需要的事物;D中的《梁父吟》是孔明為相時喜歡的歌謠,詩人杜甫在現實生活中并沒有孔明那樣的際遇,卻“日暮聊為梁父吟”顯然屬于“比較容易觀察能滿足個體需要的事物”,BCD均符合定義,A選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一種憂國憂民的心態,先看到憂慮,然后才看淡歡樂,顯然與題干中“比較容易觀察能滿足個體需要的事物”不相符,不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A。
5.D【解析】蔡格尼克效應的關鍵信息是“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有始有終”。A項,考試前倒背如流,考試后遺忘得快體現出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符合定義。B項,解答復雜的理科題目時希望得到提示而不是正確答案,說明對未完成的事情有種驅動力,符合定義。C項,被小說迷住哪怕有會議也要看到凌晨4點是受做事情有始有終驅動力的影響,符合定義。D項強調的是及時復習鞏固記憶,與題干無關。故本題選D。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