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精講10
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預計2020年4月報名,5月筆試。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申論》、《綜合應用能力》,歷年考試不指定用書,可參看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
接下來完成1--5題!
1.原子結構很像太陽系,中心是原子核,周圍環(huán)繞著一些帶負電荷的電子。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它由一些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所組成。
對這段話最準確的復述是( )。
A.原子核處于太陽系的中心
B.原子核由帶負電荷的電子以及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所組成
C.原子由電子和帶正電荷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所組成的原子核組成
D.原子核由核外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
2.在目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中,人類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食物鏈上的成員,而是在制造甚至控制著食物鏈,并對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施加前所未有的影響。原子武器、轉基因技術的濫用,使我們賴以生存的的地球生命系統(tǒng)毀滅,追求享樂的消費模式所制造的垃圾將覆蓋整個星球。并透支了子孫后代的地下資源、空間資源甚至太空資源。日益升溫的地球,已為人類引以自豪的技術文明敲響了警鐘。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地球升溫與人類活動有關,必須引起重視
B.人類在發(fā)展技術的同時,必須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
C.人類對自然進行著前所未有的破壞,必然深受其害
D.技術進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3.一個班很多學生,畢業(yè)多年后和老師一起聚會,這些學生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平平淡淡。老師拿出各式各樣的很多杯子,全部倒上水,讓學生選擇。學生們先選擇的都是當中最精美的杯子。然后老師對他們說:“無論杯子是什么形狀,什么質地,好看不好看,精致不精致,里面裝的水都是一樣的。”
對這段話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A.人生與包裝不是一致的
B.人生不靠包裝
C.人生歸結起來都是一樣的
D.人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4.隨著“誰主張,誰舉證”這一司法原則的強化,能否搜集到有力的證據(jù),成為民事訴訟的關鍵。目前,雖然人們的調查取證意識增強了,但搜集、保存和運用證據(jù)的能力還較弱,許多當事人往往只好委托律師或其他人員進行調查取證,因此民事類調查取證的需求越來越大。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民事訴訟中調查取證的主要途徑
B.當事人取證意識與取證能力之間的差距
C.民事訴訟調查取證需求增大的原因
D.搜集證據(jù)成為訴訟勝敗關鍵的法律依據(jù)
5.調查發(fā)現(xiàn),中青年“孤島指數(shù)”比老年人更大。雖然在“病痛孤島”方面異常檢出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顯著增加,“經(jīng)濟孤島”和“情感孤島”檢出率卻是倒U型趨勢,即中青年人的檢出率高。有關解釋稱,這是因為中青年通常是家庭的經(jīng)濟支柱,心理負擔更重。
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老年人病痛孤島指數(shù)比中青年大
B.老年人經(jīng)濟孤島指數(shù)比中青年小
C.中青年情感孤島指數(shù)大于其他人群
D.中青年病痛孤島指數(shù)大于其他人群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ǎng)參考解析
1.C【解析】根據(jù)提問可知該題為表面主旨題。材料的第一句說明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第二句說明“原子核是由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的”,兩者結合即為主旨,為C項所述內容。A項錯誤,與原文不符。B項表述混亂,材料表述的對象是原子,該項雖然點出了原子的組成部分,但是結構混亂,沒有體現(xiàn)出“原子核”的存在,排除。D項不準確,只說了成分,沒有說組成結構,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
2.B【解析】由提問可知本題為隱含主旨題。
文段主要描述了人類只關注物質文明和技術文明,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加重視,最終會導致地球生命系統(tǒng)毀滅。意在說明生態(tài)文明的重要性,而生態(tài)文明強調一種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B表述與之相符。故正確答案為B。
3.D【解析】此題為細節(jié)判斷題。通過閱讀文段中“老師對他們說:‘無論杯子是什么形狀,什么質地,好看不好看,精致不精致,里面裝的水都是一樣的。’”這句可知”水“指的是人生,尤指人格,老師通過這個簡單的游戲揭示深刻的道理,即外表是什么樣子并不重要,人格沒有高低貴賤之分。A、B兩個選項本身沒有問題,但是沒有抓住文段關鍵點,故排除A、B;C選項本身是錯誤的,人生是有區(qū)別的,但是人格是平等的,故排除C選項;D選項與文段主旨相符,指出人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故正確答案為D。
4.C【解析】據(jù)提問“意在”可知此題是隱含主旨題。
材料首先提出搜集證據(jù)是民事訴訟的關鍵這一司法原則。接著通過轉折詞“但”表達了當事人搜集、保存和運用證據(jù)的能力較弱這一現(xiàn)狀,最后通過“因此”進行總結,即取證需求增大。可以發(fā)現(xiàn)整個材料通過前后兩句的對比,表達了一種司法原則的要求和生活實際的差距,從而想要通過這種差距闡述民事訴訟中取證需求增大的原因,C項最符合題意要求。
A項“主要途徑”在材料中并無體現(xiàn);B項也是民事訴訟調查取證需求增大的原因,包含于C項之中;D項是材料為了引出主體“調查取證”而陳述的客觀事實。
故正確答案為C。
5.D【解析】本題為細節(jié)判斷題。
由“在‘病痛孤島’方面異常檢出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顯著增加”可知,老年人病痛孤島指數(shù)比中青年大,A項符合文意,D項錯誤;由“‘經(jīng)濟孤島’和‘情感孤島’檢出率卻是倒U型趨勢,即中青年人的檢出率高”可知,老年人經(jīng)濟鼓搗指數(shù)比中青年小,中青年情感孤島指數(shù)大于其他人群,B、C均正確。不符合文意的只有D項,故正確答案為D。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