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人員與公務員有哪些區別?差距大嗎?答案讓人意外!
事業編人員使用事業編制,公務員使用行政編制或政法專項編制,兩者都是老百姓所稱的“鐵飯碗”,其區別主要有三項。
其一,崗位設置不同。
事業編制崗位可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管理崗位分為一到十級職員職位。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一至七級)、中級崗位(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十一至十三級)。工勤技能崗位包括技術工崗位和普通工崗位,技術工崗位分為一至五級,普通工崗位不分等級。

公務員職位類別分為領導職務和職級序列,領導職務層次由高到低從國家級正職到鄉科級副職共分為十級;職級序列以綜合管理類公務員為例,由高到低從一級巡視員到二級科員共分為十二級。
其二,晉升途徑不同。
事業編人員根據所在單位機構規格,走管理崗位晉升或專業技術等級晉升或工勤技能崗位晉升之路。以正科級規格的事業單位為例,其管理崗位設七至十級,基本對應公務員的科級正職、科級副職、一級科員、二級科員,在下一級管理崗位工作滿三年以上即可晉升上一級管理崗位;其專業技術等級設八至十三級,在其招聘的事業編人員試用考核合格定級后,也是采取逐級晉升方式,在下一級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滿三年即可晉升上一級專業技術崗位;其工勤技能崗位的晉升,既須在本級崗位工作滿五年,也須通過初級工或中級工技術等級考核。
公務員根據所在單位機構規格,走領導職務提任或職級晉升之路。如縣直機關公務員,既可在任一級科員(含任科員時間)滿三年后提任副科實職,爾后任副科實職滿兩年后提任正科實職,也可由一級科員逐級晉升到四級主任科員、三級主任科員、二級主任科員、一級主任科員乃至四級調研員、三級調研員,晉升年限要求皆為滿兩年。
當然,公務員無論是提任領導職務還是晉升職級,其實難度也不小,尤其對基層公務員來說,受領導職數和職級職數所限,提拔晉升往往較慢。相比之下,事業編人員的晉升還相對簡單一些。
其三,工資待遇不同。
由于事業單位分為公益一類即全額撥款保障單位、公益二類即差額撥款保障單位和公益三類即自收自支單位,因此其工資待遇本身差別就很大,公益二類和公益三類事業單位的工資收入與其創收效益相關,效益好的收入高,效益差的收入低。
如果就公益一類事業編人員來說,其工資待遇與同級別公務員差距并不大。公益一類事業編人員的工資待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基礎績效工資、獎勵績效工資等四部分組成,而公務員的工資待遇一般包括職務等級工資、級別崗位工資、工作性津貼、績效考核獎等,工資發放名目雖然不同,但考慮到平衡等因素,在薪酬設計上對事業編人員也有所照顧,確保兩者差距不能過大。另外,公務員比事業編人員還多個交通補貼,這部分相差幾百塊錢。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