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精講17
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預計2020年4月報名,5月筆試。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綜合應用能力》,歷年考試不指定用書,可參看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
行測科目覆蓋內容廣泛,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提醒,攻克行測,一方面要掌握解題技巧,另一方面要多加練習,為幫助考生練習有關題目,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提供每日一練,幫助考生提高。
行測科目覆蓋內容廣泛,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提醒,攻克行測,一方面要掌握解題技巧,另一方面要多加練習,為幫助考生練習有關題目,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提供每日一練,幫助考生提高。
接下來完成1--5題!
1.哲學曾經是一種生活方式。所謂蘇格拉底的哲學,不只是和別人對話的方法,以及他在對話中提出的種種理論,更是他不立文字、浪跡街頭、四處與人閑聊的生活方式。哲學從一開始就不是一種書面的研究,而是一種過日子的辦法。只不過我們后來都忘記了這段,把它變成遠離日常的艱深游戲。即便是很多人眼中刻板的康德,也不忘區分“學院意義的哲學”和“入世意義的哲學”,并且以后者為尊。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哲學源于生活,應服務于民眾
B.如今的哲學發展偏離了他的本質
C.康德和蘇格拉底的哲學觀念一脈相承
D.當代人們對哲學的詮釋方式發生了改變
2.湯因比曾提出文化的“挑戰與回應”的觀點,意思是:面臨有形的挑戰(從氣候到各種天災,從戰爭到各種人禍),將可激發族群的潛能,在回應的過程中變得更為強盛。如果未能通過考驗,則文化與族群將一起淪入被淘汰的行列。事實上,自古以來,在血統、語言、信仰上一脈相承而未曾滅亡者,只有三個民族,就是中華民族、印度民族與猶太民族。印度人與猶太人都有鮮明的宗教傳統,一個穩居印度恒河流域的廣大區域,一個流浪四方到1948年才建國為以色列。至于中華民族,則是歷經朝代更迭與異族統治,但是從未放棄自己的文化理念。
這段文字主要是說明文化的( )。
A.適應力
B.持久力
C.生命力
D.影響力
3.法國一家報社組織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在只能搶救一幅畫的情況下,你會救哪一幅畫?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的答案中,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了該題的獎金。他的答案是:搶救離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畫。
這段文字傳遞的信息是( )。
A.成功需要效率。
B.時間就是金錢。
C.最近的那一幅畫最值錢。
D.最有可能實現的目標是最佳目標。
4.雖然我國農村一對夫婦大多生育二胎以上,但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一撥一撥到城市打工。因此,年輕的高素質移民將不斷對沖大城市老齡人口,使人口年齡相對下降或持平,大城市的活力就會保持下去。而在一些地方,老年人支撐農村,已顯端倪,甚至可能成為常態。日本的偏僻農村就是前車之鑒。
這段文字說明( )。
A.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與日本同樣嚴重
B.農村可能比大都市更早進入老齡化時代
C.人口狀況直接決定一個地區的發展
D.人口流動將加劇城鄉發展的不均衡性
5.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導向方式表現出來的集體行為,不過是諸多個人意見與個人選擇的綜合表現。除非我們每一個人都關心環境,并采取具體的行動,否則,任何政府都不會有動力(或壓力)推行環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環保法規,但如果每個公民都不會主動遵守,再好的環保法規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個觀點是( )。
A.政府有責任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
B.完善的保護法規是環保政策成敗的關鍵
C.政府制定的環保法規應該體現公民個人意愿
D.每個公民都應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A【解析】根據提問“意在”可知本題為隱含主旨題。材料首先指出“哲學曾經是一種生活方式”,并以蘇格拉底的哲學為例進行論證,表明哲學來源于生活;接著進一步指出哲學一開始不是書面的研究,而是過日子的方法,是“入世意義的哲學”,說明哲學應指導生活,服務民眾。A項表述最全面,為正確答案。B項表述太過片面,未指出“本質”的內容。C項內容在文中找不到依據。D項表述太過表面,未挖掘文段隱含意義,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
2.C【解析】文段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句話,解釋“挑戰與回應”學說,第二部分以三個民族為例印證了這一學說,意圖說明的是文化在歷史進程中要么被淘汰要么越變越強,也就是文化的生命力的問題,所以選C。A項“適應力”、B項“持久力”都不太準確,體現不出“激發族群的潛能,在回應的過程中變得更為強盛”這層意思;D項文中未提及。所以本題選C。
3.D【解析】本題由案例引申道理,為隱含主旨題。
該文段最重點信息在于最后一句“搶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這句話表明畫的價值、是否花時間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可行性。而反過來說就是最有可能實現的便是最好的,D選項是同意轉化,故正確答案選D。本題中C的理解完全是主觀臆斷,B選項并不準確。A選項為強干擾項,但仔細看題干便會知道,這里并沒有說成功,而且這種狀況很難說是“成功”,因此A也不正確。
4.B【解析】由提問可知本題為態度理解題。
由文段可知,農村年輕人到城市打工,對沖大城市老齡人口,使城市老齡化推遲,而農村的老齡化可能已經出現,即農村比城市更早進入老齡化,顯然B符合文意。故正確答案為B。
5.D【解析】據提問知此題是表面主旨題。由文段“除非......否則......”可知,每個人都關心環境和采行動是環保政策得以推行的必要條件,即文章強調的是公民對環保問題的自覺主動性。選項A、B、C均側重于政府或法規的主體性,只有D選項符合文段的主要觀點,故正確答案為D。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