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精講19
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預計2020年4月報名,5月筆試。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綜合應用能力》,歷年考試不指定用書,可參看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
接下來完成1--5題!
1.進入21世紀,中國的媒體事件頻發,媒體對事件的關注程度和方式決定了公眾的態度和事件的發展。人們所看到的已經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經過媒體把關后的媒體事件。隨著網絡的興起,媒體事件更是集中地以網絡事件的形式表現。在網絡事件中,網民是網絡輿論和網絡監督主體。他們的觸角遍布社會各個角落,時時處處監督著政府和官員的一舉一動。
下列說法與這段文字不符的是( )。
A.網絡監督呈現出廣泛性和普遍性
B.網絡對社會輿論有重大影響
C.媒體事件可能不是事件本身
D.網絡監督比傳統手段更有效率
2.不少環保專家指出,人們不喜歡霧霾,但也不愿意放棄汽車;人們討厭揚塵,卻也希望房子多蓋一些。因而,霧霾不僅是環保問題,也不僅是經濟問題,它是國人心中的糾結與挑戰。禽流感的消息傳出來后,雞肉很快成為滯銷品,但霧霾天氣持續的日子里,放棄開車出行的人卻不多。這種反差,正說明大氣治理等環保問題充滿了社會復雜性,這就要形成和擴大“減排治霾,人人有責”的共識,凝聚減排治污的社會合力。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人們要培養低碳的消費方式
B.環保問題充滿社會復雜性
C.空氣污染的嚴峻態勢難以根本扭轉
D.減排治污需要凝聚社會合力
3.火星的甲烷標志不斷變化,這可能是地下生物圈活動的結果。另外,這些標志的附近地表有大量的硫酸鉀鹽黃鉀鐵礬,這是一種在地球溫泉里發現的礦鹽,盡管像溫泉這樣的環境不適合生命存在,但科學家在這樣的環境里已經發現了生命體。
這段文字強調的是( )。
A.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體。
B.溫泉環境可能產生生命體。
C.火星上的大氣環境變化很大。
D.火星的地表元素與地球上很近似。
4.法律規定,以“廣而言之案”立案,必須有受害人的自訴,除非是嚴重的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誹謗行為。而因為一篇報道涉及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委書記張志國,西豐縣公安局便以“涉嫌誹謗罪”為由對采寫報道的《法制日報》記者朱文娜進行立案調查,該局多名干警趕到報社對該記者進行拘傳。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
A.當地公安局替縣委書記立案公訴有理
B.當地公安局替縣委書記立案公訴無理
C.當地公安局替縣委書記立案公訴違法
D.當地公安局拘傳《法制日報》記者無理
5.北京、上海、廣州人口目前皆超千萬,從數量意義上來說,給予其超級大城市的頭銜理所應當,然而,準備在這些超級大城市中的較長時間或終生停留的人們是否能幸福地留守,就目前的情形來看,還需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龐大的人口數量與數量擴大之后的現實落差,成為中國城市發展尤其是超級大城市發展道路上一個凸顯的矛盾。矛盾的化解,需要將壓力分散,讓超級大城市“瘦身”,讓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相適應。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在超級大城市中生活或停留的人們幸福感相對較低
B.中國城市發展尤其是大城市發展道路上矛盾凸顯
C.中國的超級大城市應該通過“瘦身”以化解矛盾
D.北上廣與“超級大城市”的頭銜極不匹配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D【解析】據提問知此題為細節判斷題。
A、B、C項在材料中都有對應的內容。D項無中生有,文段中并沒有比較“網絡監督”和“傳統手段”孰優孰劣,結論無從得出,故正確答案為D。
2.D【解析】文段為分——總結構,首先用排比句指出人們的反差,說明大氣治理等環保問題的社會復雜性,然后倡導環境保護人人有責,要凝聚減排治污的社會合力。D項內容概括準確。A、B項概括比較片面,故排除。C項文中沒有提到,屬于無中生有。故本題選擇D。
3.A【解析】據提問可知,本題考查表面主旨。
文段第一句以甲烷開頭,說明可能是火星生物的反映。由此又延伸到地球上存在物質的聯想,由此及彼,暗示火星上也有可能存在生命。故正確答案選A。溫泉并不是說明的重點,重點在于整個文段的談論對象:火星,故B不正確;鹦巧写髿庾兓]有具體說明,所以C錯誤,D同樣在文中沒有涉及。
4.C【解析】由提問方式可知本題為表面主旨題。
轉折關系詞“而”表明前后兩個分句之間是矛盾對立的關系。前面是具體法條,而后面具體的法律事件和前文形成了對照關系,“而.......便......”的句式說明了和前面法條的對立,潛臺詞是沒有達到法條規定的程度,便興師動眾的把記者采取拘傳,違背法條。所以對此對應的是C選項,當地公安替縣委書記立案公訴違法。
題干后半句對行動持否定態度,所以A錯誤;另外,該行動違反法條,實際上是違法,程度上超過了“理”的范疇,所以B、D也不正確。故正確答案為C。
5.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從數量上來說,北上廣符合超級大城市的頭銜,但從幸福感方面來說,卻還是一個未知數;接著指出龐大的人口數量與數量擴大之后的現實落差成為中國超級大城市發展道路上一個凸顯的矛盾,最后指出要化解這一矛盾應讓超級大城市“瘦身”。A、B、D三項在文段中均有提及,但非文段主旨所在。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