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精講27
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已公布,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2019年12月19日9時—12月25日17時,公共科目筆試時間為2020年2月23日。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綜合應用能力》,歷年考試不指定用書,可參看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針對我國公民出境游中一些不文明行為,2013年7月31 日,中央文明委在京召開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的電視電話會議。同日,國家旅游局推出多項措施,旨在提升中國公民文明道德素質,努力避免出現不文明旅游行為,促使游客以良好的言談舉止展現文明中國禮儀之邦的風采。
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文段標題的是( )。
A.中央文明委針對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召開會議
B.我國著力提升公民出境游文明素質
C.國家出臺多項措施治理公民文明道德素質
D.改旅游陋習,做文明公民
2.創作一道成功的(甚至偉大的)作品不必采用很強的旋律,但是動聽的、容易哼唱的旋律,總會給予普通的外行聽眾更多的歡樂。許多沒有研究或分析過音樂的人,很容易被擅長旋律的作曲家所吸引。將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和20世紀的一些作曲家相比,古典作曲家和浪漫作曲家都使自己的旋律更容易上口,長旋律比短促的旋律容易掌握。
根據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
A.優秀的作曲家就是擅長掌握聽眾耳朵的作曲家
B.與現代作曲家相比,古典作曲家更能使自己的旋律容易上口
C.浪漫作曲家在作曲過程中特別擅長對短旋律的運用
D.社會主義制度下的音樂創作應當以大眾的口味為導向
3.一時期的風氣經過長時期而能保持,沒有根本的變動,那就是傳統。傳統有惰性,不肯變,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變,因此規律、習慣不斷地相機破例,實際上作出種種妥協,來遷就事物的演變。
“相機破例”在文段中的意思是( )。
A.把握時機,委曲求全
B.等待時機,破除習慣
C.順應形勢,改變常規
D.因勢利導,不拘一格
4.蘇州曾經是經濟興盛、文化發達、人才薈萃之地。明末清初以后,蘇州士紳除少數人發生身份和觀念轉化外,多數人的傳統觀念仍根深蒂固。而作為社會主流的士紳觀念和意識往往通過各種渠道浸潤展延,嚴重影響一般民眾。正因如此,晚清蘇州民風靡弱閑散,生活節奏緩慢,缺乏早期現代化必需的緊迫感與開拓精神。清末及民國初期,蘇州人很少愿意將資本投入到現代實業中,以至于蘇州錢莊吸收的存款在當地難以消納,不得不轉向外埠尋求出路。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 )。
A.清末蘇州資金消納的途徑與方式
B.蘇州民眾在士紳觀念影響下的轉變
C.民國初期蘇州實業發展衰落的原因
D.士紳觀念制約了近代蘇州的現代化進程
5.《春天里》和《老男孩》持續升溫的熱度,其本質原因并不在于作品過硬的質量,而在于這兩部作品將視線對準了一直被忽略、被忽悠的人群。底層民眾通過文藝發聲,已經很久沒有形成過這樣的反響,假設每年有幾十種、幾百種這樣的作品出來,國內的文藝土地也不至于這么貧瘠,我們也不必忍受那些大而無當、空洞無味的作品。被學院派把持的文藝界和娛樂圈,雖然經受了超級女聲等草根選秀節目的沖擊,但影、視、歌的創作,仍然是屬于少數具有娛樂話語權的精英,《春天里》和《老男孩》的流行,見證了民間創作的蓬勃力量,這種力量如果不被壓制,得以廣泛地爆發出來,它的未來會完全超乎我們想象。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 )
A.文藝作品能否深入人心,關鍵不在于作品的質量是否過硬,而在于是否將視線對準的了正確的人群
B.被學院派把持的文藝界和娛樂圈壓制了民間創作的發展
C.民間創作的蓬勃力量若得以爆發,它的未來會完全超乎我們想象
D.少數具有娛樂話語權的精英是那些大而無當、空洞無味作品的罪魁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B
解析:
A項只是對文段第一句話的概括;C項擴大了范圍,文段主要是針對國人出境旅游不文明行為;D項也不全面。只有B項最適合為本段文字的標題。
2.答案: B
解析:
此題為細節判斷題。文段主要介紹了長旋律的相關信息。A選項的觀點文段沒有提到,屬于無中生有,故排除;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古典作曲家更能使自己的旋律容易上口,因此B項正確;由文段最后一句“古典作曲家和浪漫作曲家都使自己的旋律更容易上口,長旋律比短促的旋律容易掌握”可知,浪漫作曲家擅長長旋律的運用,故排除C項;文段沒有提到社會主義制度下的音樂,因此排除D。故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詞句理解的能力。
定于語境,由“因此”可知,“傳統有惰性,不肯變,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變”一句是“相機破例”的條件,而“作出種種妥協,來遷就事物的演變”則是“相機破例”的結果,綜合來看相機破例即順應形勢作出改變,C項正確。A、B、項中的“時機”和D項的“不拘一格”材料中沒有體現,故不選。
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D
解析:
據提問知此題為表面主旨題。
文段前半部分是講明末清初之后蘇州人的觀念沒有太大的變化,并進一步指出“作為社會主流的士紳觀念和意識”民眾中的影響。后半部分講這種影響的結果概括而言就是:士紳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進而影響到民眾缺乏緊迫感和開拓精神,最終制約了蘇州現代化的進程。全段圍繞士紳觀念的影響展開,“正因如此”之后所論述的,就是這種影響的表現。整個段落的主體詞為“士紳觀念”和“早期現代化”,對此概括最全面的為D項。A、B、C項都不夠全面。
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C
解析:
材料前半部分是在舉例說明,后半部分以轉折關聯詞“但”引導出了材料主旨。選項A無中生有,材料中并沒有說所舉的兩個例子質量不過硬。選項B、D以偏概全,其內容不是材料主旨。本題正確答案為選項C。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