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前后”的假言命題,我該拿你怎么辦
大家都知道行測必然性推理是個拿分項,那今天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專家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必然性推理的假言命題。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方便記憶,我們在學習聯結詞的時候會記憶“前推后”“后推前”,而我們學習假言命題的逆否命題時,又會說“肯前必肯后,否后比否前”。有的同學就迷惑了,這“前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別著急,接下來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就說一說擁有“前后”的假言命題,我們怎么“辦它”。
相關文章
一、聯結詞的“前后”
我們在記憶聯結詞的時候,像“如果P,那么Q”、“只要P,就Q”等這一類我們會記成“前推后”,而像“只有P,才Q”“除非P,否則不Q”等我們會記成“后推前”。比如說我們遇到“如果疫情過去,那么我想去踏青”這樣的一句話,大家能夠迅速反應“前推后”,即“疫情過去=>去踏青”。所以,我們這里所說的“前后”指的是內容敘述位置的前后。
二、逆否命題的“前后”
逆否命題其實就是假言命題的等價命題,即“P=>Q”就等價于“非Q=>非P”。我們觀察兩個公式發現“Q”的位置本來在推出關系的后面,結果被否定掉就跑到了推出關系的前面,而“P”恰恰相反,本來在前面,結果被否定掉就到了推出關系的后面,所以我們會說“否后比否前”。那么這里的“前后”指代的是在推出關系中的“前后”,也就是說“前”代表“充分條件”,“后”代表“必要條件”。
現在大家明白了吧,聯結詞的“前后”是指內容敘述,而逆否命題的“前后”是指推出關系。我們可以做一道題體會一下。
例:“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下列選項不能準確表達上述含義的是:
A.除非發現問題,否則不能解決問題
B.只要發現問題,就一定能解決問題
C.如果解決問題,說明已經發現了問題
D.如果不發現問題,那么不能解決問題
【答案】:B。我們首先通過關聯詞的前后,判斷題干和選項的推出關系。題干:解決問題=>發現問題。A:解決問題=>發現問題,B:發現問題=>解決問題,C:解決問題=>發現問題,D:不發現問題=>不解決問題。第二步需要通過逆否命題的前后判斷正確與否,AC都是“肯前必肯后”,D項是“否后比否前”,只有B項是不正確的。
同學們,你們理清楚“前后”了嗎?最后,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希望大家快速掌握此類題型,為公考助力!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