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生活中的“熱點素材”
廣大考生平時在備考申論文章寫作時,經常會出現無話可說,甚至在論證中出現“擠牙膏”的情況,這就反映出我們的考生積累的熱點還是太少,在給大家補充熱點的時候,好多考生背了記不住,記住用不上。其實大家沒有發現好多我們生活中的熱點就完全可以拿來用。
例如在此次抗擊疫情當中中國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些成績的背后是我們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從這次抗擊疫情中我們同樣可以從中看到好多“熱點素材”。下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為大家一一詳解:
一、中國脊梁。是鐘南山、李蘭娟院士等醫護人員所代表的“中國脊梁”。疫情發生之后,17萬醫護人員毅然決然奔向疫區,成為這個春天最美逆行者,他們“奉命于為難之間”“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的緣由,他們是中華民族始終挺立的脊梁。
二、中國速度。是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所體現的“中國速度”。一聲令下,5小時出方案、24小時出設計、7000多名工人、800臺機械日夜奮戰,只用了10天的時間就在知音河畔建起一座5萬平方米,1000張床位的國內高標準的傳染病專科醫院火神山醫院,時隔兩天又建立起一座能容納2300名醫護人員的雷神山醫院,全網網民一起監工見證基建狂魔的中國速度。
三、中國力量。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的“中國力量”。到三月中,中國的抗議投入是1169億,世界第一,從疫情開始只有中國只提生命,在每次劫難和奇跡背后,是中國不計成本的折損,不放棄每一個人。世衛組織助理總干事說“中國人民付出了多少的代價,中國經濟付出了多大的代價來應對這場可怕的疫情,我稱贊了中國很多次,我還會繼續做下去,因為這是了不起的成就。”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