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手中握 公文寫作不是事
公文寫作要求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在具體的命題過程中,一般要求寫一份、草擬一份法定公文或事務公文;在題目要求中,一般要求緊扣材料、邏輯清晰、分條列項、語言得當等。公文寫作包括法定公文和事務公文,此部分是使公文寫作形成公文完整體系。法定公文除了通知、報告之外不是考察的重點。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建議考生們加強對事務公文(即應用文)的學習。

相關文章
常見格式:
格式一:法定公文及影響較為廣泛的事務公文多采用“格式一”。應用文中如公開信、倡議書等。

格式二:
格式二的使用范圍:
1.法定公文的提綱;
2.大部分事務公文:如簡報、短文、新聞稿、調查問卷等。

以講話稿為例,我們只有掌握了講話類的格式內容,才能在看到題干時候精準確定文綜格式怎么寫。講話類講話稿是發言人在一定場合講話的“藍本”,也稱發言稿。廣義的講話稿是指人們在特定場合發表講話的文稿。也可以理解為口頭表達文種的整體概述。如講解稿、主持稿、開幕辭、歡迎辭、演講稿、講一段話等都可以放置到“講話稿”的范疇進行理解。
一、格式與邏輯
講話稿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1.標題
講話稿標題的寫法有兩種,主要是:(1)單位名稱或講話人+事由+文種組成,如《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復式標題:主標題+副標題,主標題一般用來概括講話的主旨和主要內容,副標題則與第一種標題寫法一致。如:《進一步學習和發揚魯迅精神——在魯迅誕生11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2.正文
講話稿的正文包括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開頭需要先根據與會人員的情況和會議性質來確定適當的稱謂,如“同志們”“各位專家學者”等;然后用極簡潔的文字把要講的內容概述一下,說明講話的緣由或者索要講的內容重點。此部分與法定公文中的“發文事由”部門相近。主體部分的內容根據會議內容和發表講話的目的而決定。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重點闡述如何領會文件、指示、會議精神;二是分析形勢和明確任務,提出工作的幾點意見;三是結合本單位情況,提出貫徹上級指示的意見;四是可以對其他領導人講話做補充發言。在遴選考試中需要結合題干和材料兩部分的內容而決定。結尾部分是總結全篇,照應開頭,發出號召或提出要求。
二、內容與語言
外在的格式與邏輯是講話稿作答的通用技能,但是在題干和材料的影響下,講話稿的內容會有千差萬別的變化,而且內容方面才是講話稿獲得高分的關鍵。
1.題干:仔細審題,確定講話稿的重點、基本邏輯及注意細節。在審題過程中,要明確講話人、講話場合、講話目的、特殊要求等幾個方面的內容,才能在后續材料閱讀更精準的找到答案要點。
【例】
科長趙雪梅將在全省“巾幗文明崗”創建工作交流會上發言,請你根據材料五為她寫一份發言稿。(45分)
要求:緊扣材料,主題明確,層次分明,語言得當,700字以內。
2.材料:在仔細審題的基礎上,充分閱讀材料,提煉相關有效信息,從而獲得較高的得分。一是找點,認真閱讀材料,概括相關要點。二是合并,根據同義法的原則,合并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要點。三是加工,結合發言場合及受眾群體進行適當的語言優化加工。
3.語言:答案呈現時務必要再次明確發言場合和自身身份,在體現出發言稿的交流感的同時,做到語言風格與自身身份與場合的一致性。
“內容人人看得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對于大多數人是一秘密。”這是歌德對鑒賞藝術作品所講的一段話,其核心思想是:無論創作藝術還是欣賞藝術,都離不開“悟”。對于公文寫作來說,悟性也同樣重要。悟性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對事物的體會和認識能力,人與人悟性的差別主要體現在深淺上,公文寫作,只能在上級總體意圖的大框架內來寫,出了那個框架,你就算跑題了。那就算文筆再優美,也得不了“高分”。所以我們掌握好公文寫作確定格式,最后只用回歸材料,尋找相對應的內容即可寫出公文的內容,格式手中握,公文寫作不是事兒。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