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承接敘述”題,你分析對文段行文脈絡了嗎?
公務員行測考試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中,有一種題目經常這樣問“文段接下來最可能闡述的是哪一項?”;“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介紹的是哪一項?”;“如果上述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來最可能談論的是哪一項?”,我們把這種題目稱為“承接敘述”題,屬于“片段閱讀”中一種小題型。這種題型突出考查根據文意合理推測下文能力,正確分析文段行文脈絡,把握作者寫作意圖是合理推測下文的基礎,因此分析文段行文脈絡是解“承接敘述”題的基本功。
相關文章
從大量考查過的“承接敘述”題目看,其行文脈絡類型主要有兩種:一是重點句在前面
的文段;另一種是重點句在后面特別是尾句的文段。下面以兩道例題分別進行解析。
一. 重點句在前面的文段,需要在分析文段行文脈絡基礎上,圍繞文段重點合理推測下文。
例1.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種種亂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監管不力。依據《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和《中外合作辦學實施辦法》的規定,中外合作辦學,首先應由中方學校向教育部提出申請,然后經由全國專家組論證、審批。但是許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卻沒有經過這些程序。
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介紹的是:
A.中外合作辦學的審批程序
B.監管不力的表現
C.中外合作辦學的具體規定
D.造成中外合作辦學存在亂象的其他原因
解析:文段圍繞“中外合作辦學亂象”進行闡述,第一句即提出觀點“中外合作辦學存在多種亂象,原因是多方面”,接下提出“亂象”的第一個原因“監管不利”,然后就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上國家有關部門存在監管不利進行了詳細闡述,論證了“亂象的第一個原因”。很明顯文段重點在第一句“中外合作辦學存在多種亂象,原因是多方面”。既然文段后面已經詳細闡述了“亂象”的第一個原因,文段后文應該按次序闡述“亂象”的第二個等其他方面原因,四個選項中ABC三項還是停留在“亂象”第一個原因“監管不利”上,只有D項“造成中外合作辦學存在亂象的其他原因”符合通過分析文段行文脈絡合理推測的文段后文內容。故此題選D項。
二. 重點句在后面特別是尾句的文段,可以依據“尾句相關”,具體通過概括尾句提及的“概念”(或話題、問題、措施等)合理推測下文。如果尾句提及某個概念,下文常解釋該概念;如果尾句提及某個話題,后文常闡述此話題;如果尾句提及某個問題,下文常分析該問題產生的影響或原因、對策等;如果尾句提及某個措施,下文常分析該措施的可行性或必要性等。
例2.政府職能與成本問題一直備受爭議,但這方面的研究似乎還處于一種觀點與立場遠未一致的狀態。大體上看,這類研究有兩條思路,一條是信守新古典經濟學理論預設,認為市場可以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另一條是信守政府干預主義理論預設,認為政府不時干預是市場能夠健康運轉的必要條件。筆者認為,必須有新的理論視野和新的研究方法,而新興古典經濟學理論就是其中之一。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有可能講述的是:
A.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框架與研究方法
B.新理論視野對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有何幫助
C.新古典經濟學理論預設的局限性
D.政府職能與成本之間矛盾難解的原因
解析:文段圍繞“有爭議的政府職能與成本”問題展開論述。第一句先引入話題“政府職能與成本問題一直備受爭議”,然后指出這方面(指政府職能與成本問題)的研究不如人意;第二句闡述這方面研究的兩條不同思路;最后作者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必須有新的理論視野和新的研究方法,而新興古典經濟學理論就是其中之一。既然作者不認可他人的研究思路,文段重點應該是尾句“必須有新的理論視野和新的研究方法”,接著作者提到一個重要概念“新興古典經濟學理論”,很明顯文段接下來應該圍繞“新興古典經濟學理論”這一“新理論、新研究方法”展開論述,闡述其確實能用于研究政府職能與成本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A項“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框架與研究方法”符合關于文段后文內容的推測。其他三項偏離了文段尾句重點“新興古典經濟學理論”,排除。故此題選A項。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小編借以上兩個例題分析了“承接敘述”題型常見的兩種解題思路。希望大家多總結,逐步提高文段行文脈絡分析能力,這是解答包括“承接敘述”類題目在內的言語片段閱讀題的核心。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