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資料分析計算方法之有效數字法(一)
各位備考的學員都知道在行測類考試中,資料分析也是一個重要的專項并且相較于其他專項而言又是短時間內可以快速提升的一個專項,而對于備考的考生而言除了掌握高頻考點以外,計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數據大計算復雜呈現提分的限制,那如何提高計算能力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小編接下來帶大家來學習了解有效數字法。
相關文章
關于有效數字法也就是利用取有效數字簡化計算的一種方法。因此,要掌握的是它的應用環境,以及不同的列式環境對應不同的取舍原則。
可以先感受一下在資料分析中比較常出現的幾種列式:

那么大家其實會從列式發現,數據較大且列式復雜,既有乘法又有加減的混合運算。而我們如何通過有效數字進而簡化不同的列式的計算呢?有些同學會直接粗暴直接取一位有效數字計算,確實簡化計算但是誤差卻很大;而有同學會想著取2位、3位進而保證精度,但其實取3位能保證精度確又耗費時間。那我們應該取幾位有效數字能保證精度的同時又能簡化計算難度呢?
一、有效數字的含義
對于一個數,從左邊起第一個非0的數字起,到末位數止,每一位數字都稱為有效數字。比如:136.789的有效數字(136789)
136.789的前三位有效數字(136)
0.01367的有效數字(1367)
二、應用環境


優先觀察選項,最高數量級相同也就是意味著計算過程可以不考慮結果的數量級,只需要關注結果本身的有效數字,因此在后續設計乘除計算,可以忽略小數點。
對于除法的取舍原則又是什么呢?設計分子和分母,而影響計算快慢取決于分母的位數多還是少,那么在選項允許誤差的情況下,取舍原則為分子保留不變,分母四舍五入取其前三位有效數字計算。


而有些同學就有疑問是不是每一次遇到除法都可以只取分母前三位有效數字來計算?我們說利用有效數字法的缺點在于說有誤差,而取不取三位有效數字還是由選項決定。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