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有真有假”的真假話問題
在行測考試中有一類很典型的題目,那就是有真有假的真假話問題,題干會告訴我們多個人說了多句話,并且這其中有真話也有假話,但是不知道具體哪句為真哪句為假。讓我們根據(jù)題干條件來進行相應的判斷。很多同學在做這種題目的時候會想著去假設這個是比較浪每一句話的真假來判斷,但是這樣做通常會比較浪費時間。讓我們來看一下做這種有真有假的真假話問題如何解題會更迅速更準確。首先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ǎng)小編帶大家來看一個例題,了解一下這種題目到底是如何呈現(xiàn)的。
相關文章
【例1】在向南方雪災受災地區(qū)的捐款活動中,某慈善組織收到一筆10000元的匿名捐款,該組織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是甲、乙、丙、丁四個人當中的某一個捐的。慈善組織成員對他們進行求證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說法相互矛盾:
甲說:對不起,這錢不是我捐的
乙說:我估計這錢肯定是丁捐的
丙說: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說:乙的說法沒有任何根據(jù)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個說了真話,那么到底誰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解析:題干中,四個人所說的四句話都是在判斷錢到底是誰捐的且提到錢是甲乙丙丁四人當中的某一個捐的。甲乙丙丁四個人,每人說了一句話,并且四人中只有一個說了真話。首先可以了解一下四個人所提到的四句話的內(nèi)容,甲說的是錢不是甲捐的,乙說的是錢是丁捐的,丙說的是錢是乙捐的,丁說的是乙的說法沒有任何根據(jù),即乙所說的話表述為假,也就是說錢不是丁捐的。這時,發(fā)現(xiàn)乙所說的話和丁所說的話之間相互矛盾。而相互矛盾的兩個命題間必然一真一假,因此,可以判定乙和丁中,一定有一個人說了真話,一個人說了假話。但是到底是乙說真話,還是丁說真話,依然無法判斷,所以先去判斷甲和丙說的話的真假性。因為四句話中,只有一句是真話,已經(jīng)判定在乙和丁之中,所以甲和丙說的必然是假話。甲說的話為,錢不是甲捐的。這句話為假,也就意味著真實情況是錢就是甲捐的,故本題選擇A。
根據(jù)這道題目,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解決有真有假的真假話問題思路十分清晰,我們通常可以利用矛盾法來解題。也就是說,當題干告訴我們多句話中只有一句真話(或是只有一句假話)并且在題干的幾句話之中出現(xiàn)互為矛盾的兩句話,那么這唯一的一句真話(或者是唯一的一句假話)一定在互為矛盾的兩句話之間,由此便可以迅速地判定除了互為矛盾的兩句話之外的其他語句為假(或者是真)。再根據(jù)所判定出的信息做題即可。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