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背就能會的常識,沖刺階段一定要來看看
由于典故類常識題一般考查與歷史典故對應的人物、朝代以及涉及的戰爭,所以大家不需要刻意的死記硬背,通過讀故事就可以做到將典故與朝代、人物、戰爭對應上。
唐朝時期
瞞天過海——薛仁貴
李世民曾經征東需要過海,但李世民害怕不敢過,當地一個人說是送軍糧來了,請李世民去喝酒,李世民和其喝酒后發現家在動,后來發現是船,人是薛仁貴假扮的,即瞞著李世民哄騙他過海。
泰山北斗——韓愈
韓愈是當時文壇上的“泰山北斗”,倡導著名的古文運動,被蘇軾評價為“文起八代之衰”,評價很高。唐宋八大家:唐代的柳宗元、韓愈,以及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司空見慣——劉禹錫
李紳當過司空(官職),請劉禹錫去喝酒,古代人喝酒請歌妓作陪,劉禹錫見狀說“司空見慣”(意為是老嫖客)。請歌妓作陪是當時的風氣,比如李白有一首詩《東山吟》,悼念謝安,“攜妓東土山,悵然悲謝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
口蜜腹劍——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期的奸相,嘴上說得很好,心里動刀子。
請君入甕——來俊臣
來俊臣,是當時的酷吏。來俊臣請周興入甕,請教周興如何讓人招供,周興說“好辦,用大甕燒上火,就可以讓人招供”,來俊臣說“你進來吧”。后來俊臣還想扳倒狄仁杰、武三思,最后被武則天處死。
鐵杵成針——李白
李白小時候出去玩看到一個老太太拿著一根鐵棒在磨,李白問她做什么,老太太告訴是要磨成繡花針。
桃李滿天下——狄仁杰
狄仁杰門生眾多,有一個很有代表性,即張柬之,就是張柬之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把皇位還給李家后人。
嘔心瀝血——李賀
“詩鬼”李賀習慣早上騎著驢出門,晚上回來把錦囊中的詩句整合成一首詩。其母心疼說到:“我這個兒子為了作詩,要嘔出心肝啊!”
南柯一夢——李公佐
李公佐,著《南柯太守傳》,其中的人物是淳于棼(曾考查),其做的夢就叫“南柯一夢”。區分:“黃粱一夢”出自《世說新語》,一個姓盧的書生做夢,醒來后發現黃米飯還沒熟。
北宋時期
黃袍加身——趙匡胤
著名的陳橋兵變,將領給趙匡胤披上黃袍,趙匡胤半推半就下做了皇帝。后來擔心部下效仿,希望部下都回家享受生活,第二天部下紛紛上表“我們有病,要回家養老”,即杯酒釋兵權。
開卷有益——趙光義
宋太宗趙光義,是趙匡胤的弟弟,兄終弟及,傳說是趙光義弄死了自己哥哥后上位,典故是燭影斧聲。趙光義看自己哥哥,摒退下人,下人看到燭影下有人影閃動,有用斧子捶地的聲音,后來趙匡胤死了,弟弟繼位。開卷有益意為打開書本多讀書有好處。
笑比河清——包拯
看包拯笑比看黃河水變清還難,形容包拯不茍言笑。
程門立雪——楊時
楊時拜見當時的大儒程頤(程朱理學,程頤和南宋朱熹)趕上下雪,等其睡醒后,發現雪已經一尺多深,后楊時也成為了一代大儒。
南宋時期
精忠報國——岳飛
歷史上是“盡忠報國”,做題時哪個都可以。
直搗黃龍——岳飛
黃龍指現在的吉林一帶,岳飛抗金打到吉林(金人的腹地),即將滅掉金國。岳飛口號是“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宗”,趙構當時在南宋當皇帝,不滿意這個口號,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
東窗事發——秦檜
秦檜和王氏在東窗下密謀害岳飛,后來陰謀敗露。
明清時期
沖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
明朝末年吳三桂。明末闖王李自成殺入北京城滅了明朝,崇禎帝吊死煤山,當時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沒什么反應;家父被捉拿,也沒反應。后來愛妾陳圓圓被霸占,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共同聯手擊潰李自成。
如果同學們覺得文字內容太多,可以將下面的導圖打印出來掛在墻上,空閑時間看一看,可能在考場上就遇到了哦~

習題演練
1.(單選)“泰山北斗”比喻被人崇仰的人,原指( )。
A.李白
B.歐陽修
C.韓愈
D.屈原
【解析】C項正確:韓愈是文壇上的“泰山北斗”,文起八代之衰。【選C】
2.(單選)典故“程門立雪”是關于尊師重道的故事,源于( )。
A.東漢楊修
B.宋代楊時
C.南宋楊萬里
D.宋代朱熹
【解析】B項正確:楊時,拜見程頤。【選B】
3.(單選)典故“東窗事發”原指誰的陰謀敗露( )。
A.嚴嵩
B.高俅
C.秦檜
D.魏忠賢
【解析】C項正確:秦檜和妻子王氏密謀害岳飛。【選C】
4.(單選)下列人物和典故對應不正確的是( )。
A.霍去病——封狼居胥
B.祖逖——聞雞起舞
C.韓信——瞞天過海
D.晉文公——退避三舍
【解析】選非題。C項錯誤:瞞天過海是薛仁貴。【選C】
5.(單選)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魏晉南北朝分裂的三百年是我國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時期
B.杜甫的詩歌記錄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
C.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推翻明朝
D.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經歷了從學習西方到聯俄聯共的變化
【解析】選非題。C項錯誤:是李自成進北京,推翻明朝,崇禎皇帝吊死煤山。吳三桂是引清兵入關打李自成。A項正確:分裂會有各種民族交融。B項正確: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別,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D項正確:學習西方,開始三民主義,后來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新三民主義)。【選C】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