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之閱讀理解(52)
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時間推測,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預計2020年12月報名,2021年2月筆試。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綜合應用能力》,歷年考試不指定用書,可參看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
接下來完成1--5題!
接下來完成1--5題!
1.“泰山不如平地大”,程明道此言,真足千古。在平地者誰知平地大?唯登泰山者,乃益知平地大。故必讀西哲印哲書,而后益知中國先哲之不可及,知其中庸之高明也。
對文中語意理解正確的是( )。
A.將西哲印哲比喻成泰山
B.將西哲印哲比喻成大地
C.中國先哲不及西哲印哲
D.讀西哲印哲書最為重要
2.當舊的藝術種類如小說、戲劇等漸離世人的關注中心而讓位于影視等藝術新貴時,一種文化貧困正籠罩在各種批評之上。面對強大的“工業文化”,文化批評也差不多變成“促銷廣告”了。在這段話中,“一種文化貧困正籠罩在各種批評之上”, />意思是說( )。
A.文化的貧困使批評無法進行
B.各種文化批評的品位在降低
C.文化貧困現象受到了種種批評
D.批評家們都受到了貧困的威脅
3.毛澤東同志說過:“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同樣,沒有執法之帚的清掃,公共文明也不會自行建立。新加坡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是陋習遍地,隨后新加坡政府出臺一系列“高壓手段”,比如隨地吐痰罰款50美金、在被禁止的墻上涂鴉將受鞭刑等,人們從難以忍受到潛移默化,新加坡也就變得干凈整潔、文明有序。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公共文明需要大家自覺維護
B.要打造文明城市,執法中就要對微小過失“零容忍”
C.只有實施重罰政策,才是通往公共文明的重要途徑
D.沒有執法之帚的清掃,公共文明不會自行建立
4.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性文化的觀點,十分流行。西方一些學者也持有此類觀點,對此,我則持懷疑態度。
“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性文化嗎?( )
A.無所謂
B.不可能
C.懷疑
D.肯定會
5.《二泉映月》,使我們有一種心靈沐浴沖涼的感覺。真得感謝盲人音樂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會了我們聽泉。讓我們知道,感覺山中清泉應該打通生命所有的孔竅,只憑眼睛直觀是不夠的。我們和阿炳的差別就在于不懂得讓心靈長出眼睛看宇宙,讓耳朵生出觸須撫摸自然。我們沒有化清流為音樂的神力,而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縱即逝的靈感,再加進自己的天分、才華與生命感悟,人間就淌出了不朽的經典。從這個角度說,也許我們才是真的盲人。
這段話主要說明了我們不能像阿炳那樣創作出經典作品的根本理由是( )。
A.我們沒有用心靈去感悟自然
B.我們沒有化清流為音樂的神力
C.我們沒有捕捉到稍縱即逝的靈感
D.我們只會憑眼睛去看,缺乏天分與才華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此題考查細節判斷。材料將“西哲印哲”比喻成“泰山”,將“中國先哲”比喻成“大地”,從而突出中國先哲的高明。故正確答案為A。
B、C、D項均說法錯誤。
2.答案: B
解析: “一種文化貧困正籠罩在各種批評之上”在這一句話中,“文化貧困”是“各種批評”的修飾成分。通過閱讀上下文可知,現在的文化批評的背景是大眾關注影視等通俗文化,且很多文化批評淪為廣告。可知“文化貧困”說的就是文化批評的淪落,其品位在降低。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選項
3.答案: B
解析: 文段用毛澤東同志說過的話引出“沒有執法之帚的清掃,公共文明也不會自行建立”的觀點,然后用新加坡的實例來印證這個觀點。A項,文段強調的是 “執法之帚”的作用,沒有提及自覺維護;C項,“高壓手段”并不等同于“重罰”,并且只有重罰才能實現文明的說法過于絕對;D項是對原文的復述,不是意圖判斷題的答案。文段所列舉的新加坡的公共不文明行為“隨地吐痰”和“在墻上涂鴉”都是微小的錯誤,由此可引申為B項所述,即在執法中要對微小過失“零容忍”。正確答案為B。
4.答案: C
解析:
據提問可知此題為態度理解題。
此題的關鍵在于“對此,我則持懷疑態度”一句,根據句子意思可知,“此”指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性文化”,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中“我們和阿炳的差別就在于不懂得讓心靈長出眼睛看宇宙,讓耳朵生出觸須撫摸自然”可知“根本理由”在于我們不懂得讓心靈長出眼睛看宇宙,讓耳朵生出觸須撫摸自然,也就是沒有用心靈去感悟自然。神力和靈感都不是材料所強調的,“天分與才華”多為先天因素,不是我們可以輕易改變的。所以不選BCD。故正確答案為A。
可添加二維碼
微信公眾號 : zjgwyworg

(掃碼關注)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