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之閱讀理解
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時間推測,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預計2020年12月報名,2021年2月筆試。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綜合應用能力》,歷年考試不指定用書,可參看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Core Competence”通行的中文翻譯是“核心競爭力”,但它的準確譯法應該是核心能力。所謂“核心能力”,不是一個公司獨有的某種技術或工藝,也不是公司內部某個人或某個部門的能力,而是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技術后形成的一種綜合能力,是公司集體學習、運作的結果。核心能力是內在的、無形的、本源的,它難以被競爭對手所復制。一個公司憑借核心能力才能持續為客戶提供獨特的價值和利益,才能不斷催生新產品,開辟新市場。
下列對核心能力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核心能力實在一種綜合能力,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B.核心能力不是指個人能力,而是指公司獨有的技術
C.核心能力被競爭對手復制的可能性很大
D.核心能力與顧客所看重的價值和利益無關
2.對老百姓而言,不僅僅是在乎價格漲了幾毛、降了幾毛,而是想知道自己掏的錢是不是冤枉、是否合情合理。消費者 之所以對電價等資源品價格波動那么敏感、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類價格多由政府制定,經營者又多是國有壟斷企業。 成本不公開、定價不透明,經營企業會不會憑借壟斷地位獲取暴利?正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才容易讓消費者對資源品 價格改革產生疑慮。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公眾對資源品價格波動相對比較敏感
B.資源品價格改革應給予公眾知情權
C.壟斷才是資源品價格難以改革的真正原因
D.政府應該退出資源品價格制定機制
3.商品化使民間藝術發生的變異正在全國各地普遍發生著。這種貌似“茁壯成長”的民間藝術,在文化意義上卻是本質性的消亡。難道民間藝術只有這樣一種出路嗎?世界上還有另一種對待自己傳統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間藝術中那種對生活的虔誠與執著,把它視為一種傳統精神,一種民族情感與精神的載體。人們知道,在當今這樣做何其困難。所以,普查與記錄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這不只是為了記錄一種文化形態,一種充滿情感的美,更是為了見證與記載一種歷史精神。
對這段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民間藝術的商品化使民間藝術得以保存,而不至于因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大變革而消滅
B.民間藝術的商品化使民間藝術得以保存,普查與記錄現有的民間藝術已沒有實質意義
C.要保持民間藝術作為民族情感與精神的一種載體,在商業化的現時代已變得非常困難
D.在民間藝術商品化的情況下,民間藝術的傳承者應重塑民間藝術充滿情感的美,并使得民間藝術成為一種見證與記載歷史的精神
4.“90后”一代擁有一個網絡童年,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社會變遷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中的不少人使用“火星文”,裝扮怪異,喜歡動漫,照畢業照時不會正襟危坐,而要追求“古靈精怪”的效果……例如輿論的關注點和興奮點都集中在這些個性行為上,關于“90后”的刻板印象就會悄然形成,從而導致對這個群體的認知偏差。
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 )。
A.輿論過分關注“90后”的個性行為
B.“90后”身上也蘊含著優秀的品格
C.社會應以包容的心態看待“90后”
D.“90后”受到網絡文化的巨大影響
5.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不是城市建設、城市發展的包袱,而是精神理念的載體,容易凝聚成為現代建設最大的財富。開發人的內在動力,產生文化效應,大幅度提高市民素質、各種文化形態隨之融匯滲透、輻射四方。
這段話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 )。
A.歷史文化景觀作為城市建設的新觀點的觀念尚難為人們接受
B.物質層面的財富是城市建設可感可觸的基礎
C.歷史文化遺產有益于提升城市的精神品質和塑造城市的風貌形象
D.文化建設是城市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A
解析:由提問可知此題為細節判斷題。
文段中的“核心能力”是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技術后形成的一種綜合能力,是公司集體學習、運作的結果,不是短時間形成的,因此A選項符合題意。
B選項中核心能力是公司獨有的技術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因此排除B;C選項與文段中“核心能力是內在的、無形的、本源的,它難以被競爭對手所復制”的觀點相悖,因此排除C;D選項與文段中“一個公司憑借核心能力才能持續為客戶提供獨特的價值和利益”的觀點相悖,予以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2.答案: B
解析:此題是意圖判斷題,第一步,找文段的主旨,文段中出現問號,回答問題是重點,所以主旨句是最后一句話,說的是消費者對資源價格改革產生疑慮的原因是信息不對稱。第二步優選基于主旨的合理推斷,即B項。A項為現狀闡述與主旨不相關,C項與原文不符,真正原因應該是信息不對稱,D項引申不是基于主旨的合理引申。
3.答案: D
解析:據提問可知此題屬于細節判斷題。
由“難道……一種出路"這一反問句,可推知文段主要敘述有商品化導致的民間藝術變異的背景下,對待傳統文化的另一種方式——普查與記錄是迫不及待的,因為這是在見證與記載歷史精神。D選項的表述與此意思接近。
A項錯誤,文中說這種保存是本質性的消亡,結局還是消滅的。B項錯誤,普查和記錄是有實質意義的,能夠保持住民族情感與精神的載體。C項敘述正確,但只是局部意思,而非整個文段要說的意思。
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B
解析:細節理解題。文段首先列舉了“90”后的一系列個性行為,接著指出不要過分關注這些個體行為,以免形成刻板印象,導致認知偏差。文段只是說不要對90后形成刻板印象,并沒有暗示出“90后”身上有優秀品質,所以本題選擇B。
5.答案: C
解析:據提問可知此題是細節判斷題。
題干要說明的是歷史文化遺產和城市建設的關系,C項體現了這一點;A、B項所敘述的分別是人們的觀念和物質基礎,與題目所要闡述的主題不吻合;D項擴大了文化建設的作用,應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