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之閱讀理解
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時間推測,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預計2020年12月報名,2021年2月筆試。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綜合應用能力》,歷年考試不指定用書,可參看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孟子在《告子上》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這話講得實在、精妙,頗啟人心智。生活的實踐也一再告訴我們,凡“悅心”的“理義”,總是深入淺出、如“芻豢”即牛羊肉之類的美食“悅口”那樣,否則,很可能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或者是言者聲嘶力竭,聽者昏昏欲睡。畢竟,感染力不是靠高腔大嗓,更不是靠麥克風的威力,而應像孔雀開屏那樣光彩奪目、搶人眼球,給人以美的享受、智的啟迪。
這段文字強調的是( )。
A.理靠感染,感染要悅心
B.理的第一要義是真
C.只有真的理。才能讓人真信
D.要講藝術,使講出的理讓人容易接受
2.相對于影響范圍較小、較方便找到污染源頭的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氣污染的成因復雜,往往是跨地域的工業污染、汽車排放乃至烹飪油煙等,再加上特定的天氣因素共同造成了霧霾等災害性天氣。這就很難將某天的霧霾歸因于具體的哪個、哪幾個企業的污染,那么受大氣污染損害的公民該向誰索賠?又如何抗辯自身罹患的疾病等是由大氣污染造成,而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公民真的起訴一長串的可能的污染企業,那么結果就是眾多污染企業攤薄了賠償款,不能起到震懾污染企業的作用。
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講述的是( )
A.介紹大氣污染索賠的成功案例
B.如何規制企業的大氣污染行為
C.進行大氣污染索賠的法律依據
D.進行大氣污染索賠的現實困境
3.針對我國公民出境游中一些不文明行為,2013年7月31 日,中央文明委在京召開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的電視電話會議。同日,國家旅游局推出多項措施,旨在提升中國公民文明道德素質,努力避免出現不文明旅游行為,促使游客以良好的言談舉止展現文明中國禮儀之邦的風采。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文段標題的是( )。
A.中央文明委針對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召開會議
B.我國著力提升公民出境游文明素質
C.國家出臺多項措施治理公民文明道德素質
D.改旅游陋習,做文明公民
4.在日本,由于教育部門為國民經濟輸送大批適應技術發展需要的勞動力和各種科技人員、管理人員,使潛在的知識形態的生產力變為直接生產力,這就為新興部門的開拓和老部門的改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潛在的知識形態的生產力”的意思是( )。
A.“潛在的知識形態”指科學技術,當它們一旦和物質生產相結合,就會轉化為直接生產力
B.“潛在的知識形態”指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他們進入生產第一線后,就成為第一生產力
C.“知識形態的生產力”指科學技術,當它們還沒有被利用來進行物質生產時,只有一種“潛在”的力量
D.“知識形態的生產力”指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他們在與物質生產結合以前,其作用尚未得到實現,所以成為“潛在的”
5.他們終生面壁苦讀,是為了破書,不作書呆子。
這句話中“破書”的意思是( )。
A.把書讀殘破
B.打倒書中的觀點
C.質疑權威
D.吸收書本內容的精髓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D
解析:根據提問可知此題是隱含主旨題,最后一句中通過“畢竟”、“不是”、“更不是”、“而”層層遞進,說明理應靠給人美的享受、智的啟迪來增加感染力,正如“理義”的傳達一樣,“悅心”的“理義”更容易為人所接受,D選項完整表達了此意思,故正確答案為D。
B、C選項強調的是理的“真”。A選項為強干擾項,文段的后半部分主要是悅心的形式,A選中沒能體現出來。
2.答案: A
解析:材料前面提到大氣污染不同于其他污染的特點,以及進行大氣污染索賠的現實困境。最后一句話提到公民起訴一長串的可能的污染企業不能震懾污染企業,那么下文有可能會提到公民訴訟索賠的成功案例,即A選項為正確選項。
3.答案: B
解析:A項只是對文段第一句話的概括;C項擴大了范圍,文段主要是針對國人 出境旅游不文明行為;D項也不全面。只有B項最適合為本段文字的標題。
4.答案: C
解析: 注意題目要求概述的是“潛在的知識形態的生產力”的意思,而不是“潛在的知識形態的生產力變為直接生產力”故可以排除前兩項,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是使知識形態的生產力變為直接生產力,而不是知識形態的生產力本身,故排除第四項。
5.答案: D
解析:根據提問方式可知本題為語句理解題。
這里的破,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句中說“是為了破書,不作書呆子”意思是說我們讀書要靈活,不要過于死板,主要是要吸收書本中的精華,后半句不做書呆子其實是對前半句的解釋。D項表述符合文意。
選項A只是“破書”的字面意思,首先排除。“破書”不是說要去質疑書本中的東西,或是打倒書本中的觀念,故選項B、C是不正確的。
故正確答案為D。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