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之定義判斷(4.9)
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歷年浙江考試報名時間,預測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在2021年12月,筆試時間預計在2022年1月。歷年省考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復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借鑒參考公務員教材中心最新批次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反訴:指在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被告向審判機關提出的旨在使原訴被撤銷或失去作用的反請求。反訴中的被告即是本訴的原告,反訴最遲應在本訴判決之前提起。反訴只能向審理本訴的審判機關提起,反訴與本訴的訴訟標的或訴訟理由應當具有牽連的關系。
根據上訴定義,下面哪種情況屬于反訴?
A.兩人因為民事糾紛訴諸法律,法庭作出一審判決,被告勝訴,原告不服,于是又向高一級的人民法院提出了訴訟請求
B.一個無業游民有一次私闖別人住宅被人以入室行竊罪告上法庭。但是在他進入房間時發現了主人有重大的殺人嫌疑,于是他以謀殺罪對該主人進行起訴
C.一工廠經理因挪用公款被會計發現,因怕他會告發,于是惡人先告狀,以瀆職罪等罪對會計進行起訴
D.廣東兩家公司發生經濟糾紛,賣方因為買方拒不履行合同,交付全部貸款對賣方進行起訴。在審理中,買方認為是賣方貨物質量太差造成的,買方理由充分,因而對被告進行起訴,以討個說法
2.預感:是指一個人通過夢境、幻覺、直覺等方式對未來事件的信息預先感知。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屬于預感的是( )。
A.惠靈頓發現蜘蛛吐絲結網,得出了河水會結冰的結論
B.普魯士的士兵通過法軍陣地每天有波斯貓出來曬太陽的現象,得出了那里有法軍師長的結論
C.林肯夢見自己被刺殺了,他告訴別人自己會被暗殺
D.朱可夫由農民過沼澤地的方法想到了坦克通過沼澤地的方法
3.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為他人保管的財物或者其他遺忘物、埋藏物占為己有,數額較大且拒不交還的行為。
根據以上定義,下面哪種行為是典型的侵占罪?( )
A.劉某的朋友張某到他家中做客,酒后張某將內有1.2萬元人民幣的手包忘在劉某的家中,返回尋找時劉某稱未曾看到此包
B.某企業會計利用其經手公司財務的便利,將公司的一筆2萬元的款項轉借給其好友,但是好友由于生意不好而未歸還
C.一位中年男子由于手頭拮據,在一天晚上到其鄰居家串門時,順手拿走一條價值5000元的項鏈
D.王某幾年前向朋友劉某借用1萬元,多年來一直忘記歸還
4.路徑依賴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有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不斷自我強化,輕易走不出去。下列不屬于路徑依賴的是( )。
A.蕭規曹隨
B.刻舟求劍
C.隨波逐流
D.守株待兔
5.攀比效應,指社會經濟活動中某些相關的經濟主體或利益主體在分配利益方面存在的相互影響、輪番推進的現象。
下列屬于攀比效應的是( )。
A.公司員工在工資上互相比較,要求公司調整工資
B.兩個中學生暗自較勁,努力學習,爭當第一
C.朋友之間經常在比誰的孩子最聰明
D.通過實地參觀,甲公司發現乙公司的管理比較科學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D
解析:第一步:找到定義關鍵詞
被告向審判機關提出的,旨在使原訴被撤銷或失去作用,反訴與本訴的訴訟標的或訴訟理由應當具有牽連的關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D項兩家公司的經濟糾紛中,原訴是賣方起訴買方不履行合同,賣方是原告,買方是被告。審理中,原被告買方起訴賣方,稱其不履行合同的原因在于賣方的質量太差,意在使原訴失去作用。一開始賣方起訴買方,以及后來的買方起訴賣方,都是針對同一起經濟糾紛,即訴訟標的具有牽連關系。滿足所有關鍵詞,是本題答案。
A項是原告再次提起訴訟,不滿足“被告向審判機關提出的”;B項的訴訟理由沒有牽連關系;C項中原告是工廠經理,被告是會計,作為被告的會計并沒有向審查機關提出反請求。A、B、C三項均不滿足所有關鍵詞。
故正確答案為D。
2.答案: C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通過夢境、幻覺、直覺等方式”感知。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的“蜘蛛吐絲結網”、B項的“法軍陣地每天有波斯貓出來曬太陽的現象”、D項的“農民過沼澤地的方法”均是通過一定的分析推理得出的結論,不符合關鍵詞,C項是通過夢境感知,符合關鍵詞,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A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關鍵詞
定義的關鍵詞有“非法占有為目的”、“將為他人保管的財物或者其他遺忘物、埋藏物占為己有占為己有”、“數額較大且拒不交還”。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B項“好友由于生意不好而未歸還”不符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排除B;C項“順手拿走一條價值5000元的項鏈”不符合“為他人保管財物”,排除C;D項“多年來一直忘記歸還”不符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和“拒不交還”,排除D;只有A項符合定義。因此答案為A。
4.答案: B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有慣性”,“產生依賴”,“輕易走不出去”。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蕭規曹隨”意思為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后,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C中“隨波逐流”意思為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D中“守株待兔”意思為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A、B和C項中的成語明顯都符合關鍵詞,因此均屬于路徑依賴;B中“刻舟求劍”意思為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明顯不符合關鍵詞“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有慣性”和“產生依賴”,因此不屬于路徑依賴。綜上,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A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定義中強調“分配利益方面”、“相互影響、輪番推進”等。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中的工資滿足“分配利益方面”的關鍵詞,相互比較、調整工資滿足“相互影響、輪番推進”,因此符合定義。B、C項均不屬于分配利益方面;D項中沒有體現輪番推進這一關鍵詞,均不符合定義。因此正確答案為A。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