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之定義判斷(4.30)
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歷年浙江考試報名時間,預測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在2021年12月,筆試時間預計在2022年1月。歷年省考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復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借鑒參考公務員教材中心最新批次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試圖使別人積極看待自己的努力是獲得性印象管理;而盡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別人消極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護性印象管理。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保護性印象管理的是( )。
A.小范上班時總是提前半小時到單位把辦公室打掃得干干凈凈,同事都覺得他是一個勤快的人
B.小陳平時不喜歡說話,因為他有時會出現口吃的現象
C.小王讀書很認真,獲得了“三好學生”的稱號
D.小張有些小聰明,喜歡在課堂上搶答
2.動物思維亦稱“直觀動作思維”,其基本特點是思維與動作不可分,離開了動作就不能思維,動作思維的任務或課題是當前直接感知到的對象相聯系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不是依據表象與概念,而是依據當前的感知覺與實際操作。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動作思維的是( )。
A.幼兒用手擺弄物體進行計算
B.學生騎自行車回家
C.大猩猩堆墊木箱去拿高處食物
D.建筑師在電腦上面設計圖
3.一個詞語通常有兩種用法。一種用法是用這個詞去表達其所表達的對象;一種用法是用這個詞表達其自身。其中,前一種用法通常表達的就是詞語的意義,一般稱之為指稱用法;后一種用法通常表達的是這個詞語的形式,一般稱之為自名用法。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加括號的詞屬于自名用法的是( )。
A.女性一般喜歡[粉色]
B.大象一般生活在[密林]之中
C.“其它”,現在一般都使用“[其他]”
D.“[商品]”指的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4.反訴是指在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被告向審判機關提出的旨在使原訴被撤銷或失去作用的請求。反訴中的被告即是本訴的原告,反訴最遲應在本訴判決之前提起。反訴只能向審理本訴的審判機關提起,反訴與本訴的訴訟標的或訴訟理由應當具有牽連的關系。
根據上述定義,下面哪種情況屬于反訴?( )
A.兩人因為民事糾紛訴諸法律,法庭作出一審判決,被告勝訴,原告不服,于是又向高一級的人民法院提出了訴訟請求
B.一個無業游民有一次私闖別人住宅被人以入室行竊罪告上法庭。但是在他進入主人房間時發現了主人有重大的殺人嫌疑,于是他以謀殺罪對該主人進行起訴
C.一工廠經理因挪用公款被會計發現,因怕他會告發,于是惡人先告狀,以瀆職罪等罪名對會計進行起訴
D.廣東兩家公司發生經濟糾紛,賣方因為買方拒不履行合同,交付全部貨款對賣方進行起訴。在審理中,買方認為因為是賣方貨物質量太差造成的,買方理由充分,因而對被告進行起訴,以討個說法
5.情報是指運用一定的媒體(載體),越過空間和時間傳遞給特定用戶,以解決科研、生產經營中的具體問題所需要的特定知識和信息。
根據以上定義,以下不屬于情報的是:
A.某企業從客戶那里得知競爭對手對產品進行技術革新大幅降低了成本后,決定轉產
B.果農越某利用網絡向農林研究所技術員小李請教,治好了櫻桃的褐斑穿孔病
C.看到電視臺報道某地出產的土豆大量堆積且售價低廉,某學校食堂電話訂購了2000斤
D.小孫和朋友每次外出旅游前,都在網絡上用電子地圖查好路線,并將路線發到手機上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 B
解析:由于題干針對保護性印象管理這一概念提問,因此只需分析這一概念即可。
第一部: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定義中強調“弱化自己的不足”、“避免消極地看待自己”等。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C、D項均屬于強化自身的優點、使別人積極看待自己,不符合定義。B項不說話是為了弱化自己口吃的不足,避免別人消極地看待自己,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B。
2.答案: D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思維與動作不可分”,“感知覺與實際操作”。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B和C中的情況均符合關鍵詞“思維與動作不可分”、“感知覺與實際操作”,因此都屬于動作思維。D中建筑師設計圖需要借助概念,而不能只靠感知覺和實際操作,不符合關鍵詞“感知覺與實際操作”,因此不屬于動作思維。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C
解析:第一步:判斷考查定義
題目考查“自名用法”,所以僅需在題干中閱讀“自名用法”。
第二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為“表達其自身”。
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中的“粉色”、B項中的“密林”和D項的“商品”,表達的都是詞語的實際意義,均屬于“指稱用法”。而C項中的“其他”表達是這個詞語本身,不是其實際意義,屬于“自名用法”。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D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民事訴訟”,“被告向審判機關提出”,“旨在使原訴被撤銷或失去作用”。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原告不服,于是又向高一級的人民法院提出了訴訟請求”與題干中“被告向審判機關提出”不符,A錯誤。B中“以謀殺罪對該主人進行起訴”不是“民事訴訟”,B錯誤。C中“以瀆職罪等罪名對會計進行起訴”也不是“民事訴訟”,C錯誤。D中由“賣方因為買方拒不履行合同,交付全部貨款對賣方進行起訴”可知此案是“民事訴訟”,且賣方是原告,買方是被告。“在審理中,買方對賣方進行起訴”是原訴中的被告向法院提出訴訟,旨在使原訴訟被撤銷,D符合。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D
解析:情報的定義要點是:以解決科研、生產、經營中的具體問題。D項旅游前用電子地圖查路線,不涉及科研、生產、經營中的具體問題,故不符合定義。其他三項都符合定義。故答案選D。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