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言語理解(5.10)
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歷年浙江考試報名時間,預測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在2021年12月,筆試時間預計在2022年1月。歷年省考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復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借鑒參考公務員教材中心最新批次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不少環保專家指出,人們不喜歡霧霾,但也不愿意放棄汽車;人們討厭揚塵,卻也希望房子多蓋一些。因而,霧霾不僅是環保問題,也不僅是經濟問題,它是國人心中的糾結與挑戰。禽流感的消息傳出來后,雞肉很快成為滯銷品,但霧霾天氣持續的日子里,放棄開車出行的人卻不多。這種反差,正說明大氣治理等環保問題充滿了社會復雜性,這就要形成和擴大“減排治霾,人人有責”的共識,凝聚減排治污的社會合力。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人們要培養低碳的消費方式
B.環保問題充滿社會復雜性
C.空氣污染的嚴峻態勢難以根本扭轉
D.減排治污需要凝聚社會合力
2.英國賣給埃及的游輪,開始并不受歡迎,法國人建的游輪賣得倒是更好些。原來法國游輪“空場”的地方多,而英國游輪房間卻比法國造得大很多。英國人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在心理上,人們對外部寬窄的計較,要遠遠大于對房間內寬窄的需要。于是,英國人收縮了游輪上房間的面積,而把其他地方加寬。結果,英國人的游輪成了暢銷貨。
對這段文字理解不準確的是( )。
A.生活中人們磨合、容納、理解、修正的核心是那個需要不斷設計的寬窄尺度
B.寬與窄,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是一種尺度、一種道理,也是一種奧秘和科學
C.人們都以寬廣、寬闊的天地來比喻前程,希望自己的明天皆是寬廣的、光明的,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D.寬窄的適度,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3.下面這段文字所能推導出的結論是( )。
長期以來,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對于司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行為,缺乏有效可行的保障機制來恢復和彌補被侵權人的權利。遭受侵害的當事人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沒有一條光明的、可靠的渠道來支持這種保護。
A.長期以來,司法機關的執法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
B.目前還沒有保障機制來彌補被司法機關侵犯的權利
C.司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使受侵害的當事人無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D.制定規范和約束司法機關執法過程中的法律勢在必行
4.>工業革命開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燃燒量越來越大,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增加。同時,雷擊、蟲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災、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壞也使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的綠色植物遭到破壞。所以,要控制全球變暖,必須改變能源結構,大力植樹造林。有科學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從根本上防止溫室效應的加劇。
>這段文字意在()
A.探討全球氣候變暖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
B.強調核能在防止溫室效應加劇中的關鍵作用
C.闡明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巨大危害
D.呼吁人們改變能源結構并大力植樹造林
5.信息時代,信息的存在形式與以往的信息形態不同,它是以聲、光、電、磁、代碼等形態存在的,這使它具有“易轉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竊取或非法傳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術應用日益廣泛,信息技術產品所帶來的各種社會效應也是人們始料未及的。在信息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往大大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間接的、非面對面的、非直接接觸的新式交往。這種交往形式多樣,信息相關人的行為難以用傳統的倫理準則去約束。
作為一篇文章的引言,這段文字后面將要談論的內容最可能的是( )。
A.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信息社會與信息倫理
C.人際交往形式的多樣化
D.信息技術產品與生活方式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文段為分——總結構,首先用排比句指出人們的反差,說明大氣治理等環保問題的社會復雜性,然后倡導環境保護人人有責,要凝聚減排治污的社會合力。>D>項內容概括準確。>A>、>B>項概括比較片面,故排除。>C>項文中沒有提到,屬于無中生有。故本題選擇>D>。
2.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細節判斷的能力。
材料講述了英國人通過修改寬窄尺度,使游輪從不受歡迎到大賣的故事,可推出A、B、D選項理解正確。選項C,“以寬廣、寬闊的天地”作比,談前程寬廣,顯然與材料相差甚遠,此外,人們對空間寬窄的要求,與“希望自己的明天更好”亦沒有關系,故C選項理解不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間接理解類細節判斷題。
文段主要指出的是傳統的司法程序由于受到傳統思想影響,而對公民權利造成傷害,并且這種傷害缺少必要的保障和彌補機制。只有B項指出缺乏保障機制,正確。
A項未把握重點;C項表述錯誤,司法機關并不是“當事人不知道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原因;D項“制定規范和約束司法機關執法過程中的法律”,文中并沒有支持該觀點的描述,正確的解決辦法是建立保障機制在執法后期“恢復和彌補被侵權人的權力”。故正確答案為B。
4.答案: D
解析: 這是一道意圖判斷題。本段文字的開頭例舉了兩個例子,運用了“同時”的并列結構,強調了二氧化碳的危害。所以,給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即改變能源結構,大力植樹造林。最后一句援引觀點,說明核燃料只是其中改變能源結構的一種,故選D。B項是援引的觀點,不具有概括性。
5.答案: B
解析:
考查接語選擇。
下文的內容應與其最相近的文段的最后一句話息息相關。即“這種交往形式多樣,信息相關人的行為難以用傳統的倫理準則去約束”,所以會出現新的倫理,B正確。
A、C、D項都只是信息社會的某一方面,沒有與“傳統倫理”相呼應。故正確答案為B。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