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言語理解(5.20)
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歷年浙江考試報名時間,預測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在2021年12月,筆試時間預計在2022年1月。歷年省考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復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借鑒參考公務員教材中心最新批次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從科學史看,理論再偉大,也只有在特定的范圍內才是正確的。標準模型雖然即將被證實,但其依然位于微觀世界,無法解釋宏觀世界中的萬有引力!缎驴茖W家》撰文寫道:“希格斯玻色子(也稱為‘上帝粒子’)是標準模型的最后一塊拼圖,但是我們知道,這個模型之外,還有其他的粒子和力。”這意味著,盡管“上帝粒子”可能是驗證標準模型的最后一塊拼圖,但它絕對不是人類認識宇宙真理的最后一塊拼圖。
與這段文字不相符的一項是( )。
A.“上帝粒子”一旦得到確認,標準模型可能就此得到證實
B.即使“上帝粒子”得到確認,我們認識宇宙的任務仍未完成
C.標準模型即使得到了證實,但它也絕不會是宇宙的最終真理
D.“上帝粒子”如果不存在,說明標準模型之外還有其他粒子
2.最近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鋰電池,有望廣泛用于筆記本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傳統的鋰電池使用液態電解質,并用一層聚合物薄膜隔開正負極,而在這種新型鋰電池中,兩者被結合在一起,制作出一種類似果凍的膠狀物。這種膠狀物看起來是固態的,但其中70%的成分是液體電解質,它可以很好地起到傳統鋰電池中液態電解質的導電作用,在此基礎上制成的新型鋰電池的功能與傳統鋰電池相當。突出優點是在安全方面。傳統鋰電池如封裝工藝不好,起火和爆炸的風險相對較高,而使用膠狀物的新型鋰電池相比之下就要安全得多。
根據這段文字,可以知道( )。
A.新型鋰電池的膠狀物燃點更高所以更安全
B.傳統鋰電池不需要聚合物隔膜隔開正負極
C.新型鋰電池已經廣泛使用于手機等電子產品
D.兩種鋰電池的內部結構相異但導電原理相同
3.所謂“泛智”,在夸美紐斯看來,是指廣泛的、全面的智慧。而泛智教育則是實現泛智理想的工具。泛智教育強調兩點,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兒童,不論貧富貴賤,“人人均應受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學習一切”。對此,夸美紐斯作了明確的說明:“我們希望有一種智慧的學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學校即泛智學校,也就是泛智工場。在那里,人人許可受教育,在那里可以學習當前和將來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學科,并且學得十分完善”。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為準確的是:
A.泛智教育的對象是廣泛的平等的
B.泛智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
C.泛智學校教給學生所需要的一切
D.泛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
4.所謂好與差,實際上源于我們的衡量標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僅僅因為成績不好就把其定位為“差生”。我們要培養的是具有真正正直、善良、真誠等美好品德的孩子,讓他們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責任心,有信心,寬容、大度,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會伸出援助之手。
根據這段文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對孩子品德、人生態度等方面的培養比成績更加重要
B.我們不應該將成績做為衡量孩子好與差的唯一標準
C.有著美好品德和積極人生態度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D.品德與人生態度是評價孩子好與差的重要標準
5.某種意義上說,就業難,難在稱心的崗位不好找,這從每年上百萬的公務員考試大軍、國企招聘火爆民企乏人問津、一線城市扎堆求職西部城市人才缺乏等現象中可見一斑。這既反映出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亟須更新,也說明我們的選人用人配套措施尚不完善。未來要著力通過縮小行業間、城鄉間的差距,縮小收入、待遇、保障上的差距,保障就業公平、公正,讓人才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間合理流動,把龐大的就業總量分散到廣闊的天地中去。
這段文字重點強調的是( )。
A.大學生就業難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B.大學生就業的崗位選擇和區域分布不平衡
C.要通過人才的合理流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
D.行業和城鄉間的差距是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據提問知此題屬于細節判斷題。
文中提到“上帝粒子”是標準模型的最后一段拼圖,但這個模型之外還有其他的粒子和力,前述文句也提到“理論要在特定的范圍內才正確”。這都表明,無論上帝粒子存在與否,標注模型之外都還有其他粒子。所以D項說法錯誤。故正確答案為D。
2.答案: D
解析:
由提問可知本題為細節判斷題。
由最后一句可知,新型鋰電池安全性高是因為封裝工藝好,沒有提到燃點,A屬于無中生有,排除;由第二句可知,傳統鋰電池使用液態電解質,并用一層聚合物薄膜隔開正負極,B表述錯誤,排除;由第一句可知,新型鋰電池尚未應用于電子產品,C表述錯誤,排除;由第三句可知,D表述正確。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D
解析:
本段文字論述的核心是“泛智教育”問題,“泛智教育”的核心是一切人學習一切。受教育的人是沒有區別的,即一切人;所要學習的東西是全面的,即一切事物;看選項,只有D項表述最為準確。A 、B兩項都是側重于“泛智教育”的某一個方面,片面;C項是對“泛智教育”教育形式的具體說明,不是材料論述的主體,屬偷換概念。故答案選D。
4.答案: B
解析:
據提問知此題是細節判斷題。
根據文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僅僅因為成績不好就把其定位為‘差生’”可知,我們不應該將成績作為衡量孩子好與差的唯一標準,B項正確。
A項理解錯誤,文段并沒有將對孩子品德、人生態度的培養與成績比較,只是說不能僅僅因為成績差就定位為“差生”;C、D兩項均無法從文中得出。
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C
解析:
作答本題的關鍵在最后一句。無論是文段首句的現象表述,還是接下來的原因說明,其目的都是引出對策,因此文段的重點便是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所以本題選C。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