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言語理解(6.7)
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歷年浙江考試報名時間,預測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在2021年12月,筆試時間預計在2022年1月。歷年省考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復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借鑒參考公務員教材中心最新批次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凡是符合立案條件,并已辦理立案手續的所有案件,除涉及國家機密或個人隱私等不宜公開的理由外,均應當在人民法院決定立案的7日內在網上公示,同時告知合議庭組成人員和案件審理期限,便于當事人和社會監督,防止拖延案件審理期限,司法效率提高。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的是( )
A.怎樣提高司法工作效率
B. 加強立案強制性的措施
C. 案件審理期限告知方式
D. 司法工作怎樣接受社會監督
2.隨著發明和發現的產生,隨著制度的發展,人類的心靈也必然因之而愈來愈開豁,人類的腦子也在逐漸變大,尤其是大腦部分。在蒙昧階段,人們要從一無所有的環境里想出最簡單的發明是極其困難的。因此當時人類心智發展之遲緩是不可避免的。要把這樣一些蒙昧初開、野獷難馴的人組織起來,形成一個社會,當然也是十分困難的。毫無疑問,最早的發明項目、最早的社會組織,是難于產生的,因此從蒙昧階段過渡到野蠻階段所經歷的時間是最長的。
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是( )。
A.發明、發現的產生,社會制度的建立,都開始于蒙昧階段,但由于從無到有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蒙昧階段特別長
B.發明、發現的產生,社會制度的建立,是野蠻階段的開始。而在蒙昧階段,這一切都是很困難的,所以蒙昧階段特別長
C.在蒙昧階段,人類無發明、發現和制度可言。而這三者是野蠻社會開始的必要條件,因此三者之間有一段相當長的間隔時間
D.通過蒙昧階段發明、發現和建立制度的困難,說明原始人智力發展遲緩的原因
3.“閱讀是純個人事,非常自覺的事”, 閱讀本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在閱讀中心靈能夠自由地馳騁在各種時空,各個國度,在書本中遨游,從而引發對時代,對人生的思考,但是過度重視物質生活而看不起精神生活,只停留在獲取信息沒有引發思考,心態浮躁; ,在書本中尋得心的共鳴或思想的碰撞, 但是現在真正沉醉在閱讀中的人卻不多,只從網絡上讀取碎片化,表面化的信息,只停留在獲取信息沒有引發思考, 如今很多書本,過分重視實用主義,過分強調閱讀效果,如“3個月練成XX,10天可以當XX。”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閱讀需要深入思考
B.閱讀應該是一種精神享受
C.閱讀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D.實用主義過分強調閱讀的效果
4.專家與知識分子這兩個概念并不重合。術業有專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從中形成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氣質、天下關懷的人生態度和敢于懷疑、敢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學只能培養出與社會的多元職業結構相一致的各類專家,那么,我們民族的精神存在將不再可能在一個特定的人群中獲得其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員都被充分融入到社會的利益體系中去,社會的良知就將失去其表達器官,民族的命運將被無聲地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
依據文段的觀點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理想的大學教育應該塑造能夠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我們民族精神的知識分子群體
B.知識分子應當具有天下關懷的人生態度和敢于懷疑、敢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C.大學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識分子而非術業有專攻的專家
D.目前大學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偏離社會良知,導致民族命運被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
5.大袋鼠是一種奇特的動物。它們平時在原野、灌木叢和森林地帶活動,靠吃草為生。它們過群居生活,但沒有固定的集群,常因尋找水源和食物而匯集成一個較大的群體。老鷹、蟒蛇和人們都要捕捉袋鼠,然而對袋鼠來說最大的危害莫過于干旱,幼小的袋鼠會死亡,母大袋鼠會停止孕育。
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有的大袋鼠單獨行動
B.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尋找水和食物
C.威脅大袋鼠最嚴重的是人們的捕捉
D.遇到干旱,袋鼠都會死亡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A
解析:原文中表示必要條件關系的關聯詞“應當”可知,其后為作者提出的對策,是全文的主旨句,文字內容所講述的并非“立案強制性措施”、“審理期限告知方式”、也不是“怎樣接受社會監督”,內容主要講的是A項內容。
2.答案: A
解析:根據提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材料第一句講隨著>發明、發現的產生,社會制度的建立,人類的心靈愈加開豁。二、三句講人類心智發展遲緩的原因。第四句講把心智不發達的人組織成社會困難。最后一句通過弱總結詞“毫無疑問”提出觀點。材料構成“鋪墊解釋原因——提出觀點"的分——總結構。則“總”的部分是材料的表面主旨,即“最早的發明項目、最早的社會組織是難于產生的,因此從蒙昧階段過渡到野蠻階段所經歷的時間是最長的”。由此可知,蒙昧階段特別長的原因正是從無到有的困難。另外,發明、發現的產生,社會制度的建立過程,就是發生在蒙昧階段到野蠻階段的過渡階段,即“發明、發現的產生,社會制度的建立”始于蒙昧階段,而其真正確立則成為進入野蠻階段的標志。故正確答案為A。
發明、發現的產生,社會制度的建立都開始于蒙昧階段,而不是野蠻階段的開始,故選項B錯誤;蒙昧階段發明、社會組織“難于產生”,不代表“>在蒙昧階段人類無發明、發現和制度”,故選項C理解偏頗;材料主要論述”從蒙昧階段過渡到野蠻階段特別長“的原因,故選項D說法不準確。
3.答案: A
解析:文段第一層轉折,強調我們“過度重視物質生活而看不起精神生活,只停留在獲取信息沒有引發思考”;第二層轉折同樣強調我們“只從網絡上讀取碎片化,表面化的信息,只停留在獲取信息沒有引發思考”,因此作者的意圖在于閱讀需要深入思考。B、D均是以偏概全,C項無中生有,故答案選A。
4.答案: B
解析:據提問可知此題是細節判斷題。
根據“但未必就能從中形成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氣質、天下關懷的人生態度和敢于懷疑、敢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可以推出B選項是正確的。
材料的意思是大學不能只培養各類專家,還要培養知識分子,所以A、C項的表述都不全面,有失偏頗;材料中說的是“一旦……民族命運將……”是假設未來會出現的狀況,而不是已經存在的問題,D項表述錯誤。
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B
解析:由提問知本題為細節判斷題。
B項表述正確,由“它們過群居生活……因尋找水源和食物而匯集成一個較大的群體”這句話可以推斷得出。
文段明確指出袋鼠過群居生活,因此A項錯誤;C項說法錯誤,對袋鼠來說最大的危害是干旱,而非人們的捕捉;D項表述絕對化,遇到干旱,幼小的袋鼠會死亡,而非所有袋鼠都會死。故正確答案為B。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