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之定義判斷(7.29)
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歷年浙江考試報名時間,預測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在2021年12月,筆試時間預計在2022年1月。歷年省考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復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借鑒參考公務員教材中心最新批次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社會流動是指人們在社會結構空間中從一個地位向另一個地位的移動。
下列屬于社會流動的是( )。
①一名在四川工作的國家公務員去西雙版納旅游。
②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王志擔任云南省麗江市副市長。
③一名蹬三輪車的工人被招進高校攻讀碩士研究生。
④一名工人為節省上班途中時間調換到另一單位工作。
⑤張某結婚后遷居另一座城市。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2.快樂是人們主觀感受到的愉悅的身心狀態,也是一種由對存在世界認知與體驗形成的幸福感、滿意狀態帶來的多個層次的體驗過程。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能稱其為快樂的是( )。
A.一個人從優質的食物、潔凈的環境、寬敞的居所感受到的東西
B.一個人對生活、社會、員工、收入、職業、社會和自然環境有最大的滿足度
C.一個人對健康、親情、收入、職業、社會和自然環境有最大的滿足度
D.一個人從經濟行為和活動中所獲得的更多的福利
3.社會融入是指那些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個體或群體能動地與特定社區中的個體與群體進行反思性、持續性互動的社會行動過程。
根據以上定義,下列不屬于社會融入的是:
A.余秀華克服腦癱帶來的身體不便,無視村里人的歧視,最終在詩歌創作方面取得成功
B.小王出獄后飽受歧視,最終以善良、堅忍改變了大家的看法,獲得人們的尊重
C.小劉從銀行辭職后,開了一家投資公司,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源,公司發展迅速
D.徐先生為圓大學夢,在65歲時不顧他人看法,備戰高考,最終考入某大學
4.定義:
①接近權:指大眾即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有接近、利用媒介發表意見、觀點的自由權利,實際上是通過新聞媒介而實現的表達權。
②更正權:指當與己有關的報道出現錯誤時,當事者擁有要求同一傳媒予以更正或登載反駁文章的權利。
③知曉權:指公民能夠不受阻撓地理解國家政務信息的權利,也指公民接近大眾傳媒產業及軍事產業、公害產業所擁有的信息的權利。
典型例證:
(1)很多媒體鼓勵受眾參與媒介的娛樂節目或媒介發起的社會活動,在媒介上刊播新聞性、文藝性、學術性作品等等。
(2)何某被誤抓后釋放。在被關押期間,電視臺應公安局之邀將此事制成新聞播放。為此,何訴至法院,要求電視臺為其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并賠償其精神損失費。
(3)小張在高考中落榜,他強烈要求了解高考命題、閱卷的詳細程序及具體人員。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目有(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5.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目標,在教學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
根據以上定義,以下不屬于教學監控能力表現形式的是( )。
A.課后的反省
B.課堂的控制與調節
C.與學生促膝談心
D.謀前的計劃與準備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A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社會結構空間”,“地位”。
第二步:逐一判斷題干中的事例
①旅游過程中旅游者的身份仍然是國家公務員,其社會結構空間沒有發生變化,因此不屬于社會流動;②中王志由節目主持人角色轉換為麗江市副市長,由職員變為政府領導,符合關鍵詞,因此屬于社會流動;③中三輪車工人由工人變為在校碩士研究生,其身份由工人變為了學生(即知識分子),在社會結構空間上發生了地位變化,符合關鍵詞,因此屬于社會流動;④中這名工人調換了工作崗位,其工作性質發生了變化,符合關鍵詞,因此屬于社會流動;⑤中張某遷居到另一座城市,只是在地理空間結構上發生了變化,社會地位沒有發生變化,因此不屬于社會流動。綜上,只有②③④符合定義描述屬于社會流動,故正確答案為A。
2.答案: D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主觀感受到”、“對存在世界認知與體驗”、“多個層次的體驗過程”。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選項從“優質”、“潔凈”、“寬敞”等可以看出是主觀感受到的愉悅的身心狀態,符合關鍵詞;B、C選項對生活、健康等有最大的滿足度可以看出是多個層次的體驗過程,符合關鍵詞;D選項“獲得的更多的福利”只是經濟利益,既不是身心狀態,也不是一種體驗過程,不符合關鍵詞。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C
解析:關鍵詞:①相對弱勢地位的個體或群體,②特定社區中的個體與群體,③反思性、持續性互動的社會行動過程。A.腦癱符合①,村里人符合②,最終詩歌創作取得成功符合③中的持續性行為,符合定義;B.出獄人群符合①,善良,堅忍改變看法符合③,符合定義;C.辭職不符合①,選項中沒有出現②,開公司不符合③,不符合定義;④D.65歲符合①,不顧他人看法考大學符合③,因此本題答案為C選項。
4.答案: C
解析:第一步:抓住每個定義中的關鍵詞
接近權:關鍵詞是“通過新聞媒介而實現的表達權”;
更正權:關鍵詞是“與己有關的報道出現錯誤”,“要求同一傳媒予以更正或登載反駁文章的權利”;
知曉權:關鍵詞是理解“國家政務信息”的權利,“接近大眾傳媒產業及軍事產業、公害產業”所擁有的信息。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例證(1):“參與媒介的娛樂節目或媒介發起的社會活動,在媒介上刊播新聞性、文藝性、學術性作品”符合“接近權”的定義;
例證(2)何某是被誤抓,因此電視臺之前的報道有誤,他請求電視臺為其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并作出賠償,符合“更正權”的定義;
例證(3)小張要求了解的信息不屬于“國家政務信息”,也不屬于“大眾傳媒產業及軍事產業、公害產業”,不符合“知曉權”的定義。
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C
解析: 教學監控能力定義的關鍵信息是:將教學活動作為意識對象。c項的意識對象是學生,不是教學活動,不符合定義關鍵信息。故答案選C。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