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之選詞填空(10.14)
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歷年浙江考試報名時間,預測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在2021年12月,筆試時間預計在2022年1月。歷年省考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復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借鑒參考公務員教材中心最新批次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現代人的喜怒哀樂、現代社會不斷涌現的觀念思潮和種種現象,都與現代性問題有> 的深層聯系。每個人都被現代化的洪流裹挾著前進,但往往置身其中而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 )。
A.休戚與共 麻木不仁
B.盤根錯節 心領神會
C.千絲萬縷 渾然不覺
D.息息相關 毫無察覺
2.①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 、延續五千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
②我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 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又一新篇章。
③銷聲匿跡數十年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鶴、白鶴等20多種 鳥類,近年來出現在黃河人海口。
上面劃線處填入詞語,最恰當的是( )。
A.中斷 揭穿 珍稀
B.終斷 揭露 珍奇
C.終斷 揭示 珍貴
D.中斷 揭開 珍稀
3.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他 拿來了可樂和漢堡包做為替代品。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按時
B.準時
C.臨時
D.有時
4.大眾是聰明而挑剔的,對那些 、故作高深的東西,那些 、不著邊際的東西,往往會表示“不感冒”而轉頭走開,講空話、大話、套話、老話、重復話、累贅話,只會讓生動活潑的
理論變得 ,讓富有內涵的理論顯得膠柱鼓瑟。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弄虛作假 好高騖遠 一潭死水
B.聲張造勢 天馬行空 死氣沉沉
C.故弄玄虛 不切實際 面目可憎
D.扭捏作態 徒有虛名 生吞活剝
5.造謠傳謠行為不但構成違法犯罪,更不斷侵蝕社會誠信,______社會道德基礎。打擊網絡“大謠”,凈化網絡環境,刻不容緩。現實中,互聯網的監督涉及部門眾多。要及時迅速地______網絡謠言,打擊“大謠”,需要進一步提高“虛擬社會”的服務和監督水平。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侵入 鑒別
B.侵襲 認清
C.瓦解 甄別
D.滲透 破除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C
解析: 本題屬于成語辨析題。“休戚與共”強調利害關系相連。“盤根錯節”比喻事情復雜,糾纏不清,不易解決,也比喻舊勢力根深蒂固,不易清除。“千絲萬縷”現多形容相互之間種種密切而復雜的聯系。文中主要體現人的“喜怒哀樂”“不斷涌現的觀念思潮和種種現象”和“現代性問題”之間有復雜的“深層聯系”,應選擇“千絲萬縷”。“息息相關”形容彼此之間關系密切,用在這里形容二者之間的深層聯系,語義重復,搭配不合適。故排除A、B、D。“渾然不覺”意為混在一起,毫無察覺,符合文意。故答案為C。
2.答案: D
解析:本題考查實詞語境最佳搭配。
此題適用排除法。②句中,“揭開新篇章”屬于習慣搭配,其他三個詞語都不可與“新篇章”搭配,由此可以直接排除A、B、C三個選項。
“中斷”是中途停止,是暫時的;而“終斷”是指徹底停止,是永久的。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沒有發展中停止過,故“中斷”符合題意。“珍稀”形容珍貴,稀少的東西。題干中的一級保護動物不僅真貴,更重要的是數量稀少,用“珍稀”形容最符合,而“珍奇”和“真貴”無法完整體現題意。
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C
解析:此題考查實詞辨析。
C項“臨時”指臨到事情發生的時候,與題干中“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相匹配。故正確答案選C。
A項“按時”指按照規定或約定的時間。B項“準時”指不遲也不早于規定的時間。D項“有時”指有的時候,并不確定的時候。均不符合題意。
4.答案: C
解析: 邏輯填空做題兩步驟:辨析詞義,結合語境。
弄虛作假:耍花招欺騙人
好高騖遠:好,喜歡;騖,從事,追求。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一潭死水:潭,深水坑。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滯不前的沉悶局面。
聲張造勢:聲張,大事張揚;造勢,制造聲勢。
天馬行空:天馬:神馬。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
死氣沉沉:形容氣氛不活潑。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
故弄玄虛:故:故意;弄:玩弄;玄虛:用來掩蓋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騙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騙人。
不切實際:不符合實際。
面目可憎: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厭惡。
扭捏作態:具有矯揉造作或夸張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徒有虛名: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
生吞活剝: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現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理論等。
第一空后頓號表并列,說明該詞和故作高深意思相近,第二空后說不著邊際的東西,就是不切實際。因此本題答案選擇C.
5.答案: C
解析:A、B、D項“侵入”、“侵襲”、“滲透”與文段中“社會道德基礎”語境搭配不當。“瓦解”比喻崩潰解體。文中語境信息對應“社會道德基礎”, “甄別”區別,強調認真、慎重地鑒別,因此,本題答案C為選項。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