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之定義判斷(11.29)
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已公布,2022年全省各級機關單位計劃招考公務員6211名,報名時間:2021年11月10日9時—11月14日17時。筆試公共科目為《申論》和《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試不指定教材,不指定考試輔導用書,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借鑒參考公務員教材中心最新批次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疑罪是指司法機關對被告人是否犯罪或罪行輕重難以確證的情況。疑罪從無原則是現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體現,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具體內容之一,即在既不能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情況下,推定被告人無罪。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采用了疑罪從無原則的是( )。
A.趙六因盜竊他人網絡密碼被起訴,但由于趙六被證明從來不使用網絡,法院判其無罪
B.史某和湯某打架,兩人都受了傷,因無法確定誰先動手,法庭建議庭外和解
C.錢某因涉嫌投毒被起訴,后因證據不足,法院判決錢某無罪
D.張三起訴李四侵權,但因拿不出任何證據,結果敗訴
2.框定效應是指不同的描述方式可以導致決策者對同一問題產生不同的風險偏好。在框定效應的影響下,當涉及收益時,人們表現出風險厭惡,而涉及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偏好;人們對損失和收益的敏感程度也是不同的,損失的痛苦要遠遠大于收益的快樂。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中符合框定效應是( )。
A.老林炒認沽權證第一天賺了1000元,第二天虧了6000元,老林覺得風險太大,決定不炒了
B.小麗昨天回家路上撿到100元錢,可她今天違章停車被罰了100元錢,小麗對同事說,好在昨天撿了100元錢,不然都不夠交罰款的
C.洪水襲來,房山區甲村居民800人急需轉移,轉移方案一顯示會有400人獲救,方案二顯示會有50%的人員獲救,50%的人員遇難。最后,領導采納了方案一
D.春春和娜娜去珠寶店選購結婚鉆戒,店員告之,至少得花一萬元才能買一對像樣的鉆戒,于是二人立刻去銀行取了一萬元現金購買鉆戒
3.緊急避險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避免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采取的損害另一方較小的合法權益,以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緊急避險的是( )。
A.小王開車經過一個路口時,對面突然沖出一個踩著滑板的孩子,小王為了躲避孩子,將車頭一轉,撞到了路邊的電線桿上
B.小李在湖邊釣魚,突然聽到有人落水叫“救命”,于是急忙趕去救人,事后發現自己放在岸邊的東西都不見了
C.飛機在飛行的過程中遇到極其惡劣的天氣,為了保護乘客的安全,機長下令緊急迫降,從而延誤了航班到港的時間
D.小王買醋回家發現自己沒帶鑰匙,而家里有濃煙冒出,情急之下,保安只得將門鎖劈壞
4.心理契約是指企業與員工之間沒有實體協議,但卻發揮著有形契約的作用的一種約定心理。表現為企業清楚地了解每個員工的需求與發展愿望,并盡量予以滿足,而員工也為企業的發展全力奉獻,因為他們相信企業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與愿望。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哪項中的情形涉及心理契約?( )
A.李琦工作認真踏實,同事和領導對他的表現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B.孟佳在公司中口碑極佳,被大家公選為“最佳搭檔”
C.小平在一次意外中救下了總裁的兒子,不久便被提升為特助
D.家境貧寒的小玲工作認真負責,經常主動加班,年底時小玲發現自己的年終獎比別人多了兩千
5.自然資源:指能被人類利用并產生經濟效益的自然環境要素和條件。
下列不涉及自然資源的一項是( )。
A.農民甲一家祖祖輩輩在這塊土地上耕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B.漁民乙常年在東海某海濱打魚為生
C.公司丙把提高公司員工的整體素質作為其利潤增長的新出發點
D.老板丁在某療養所利用天然溫泉建成桑拿中心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C
解析: 疑罪從無的定義要點是:①司法機關既不能證明被告人有罪或無罪的情況下;②推定被告人無罪。A選項中趙六被證明從來不使用網絡,所以是有證據證明被告人無罪的,不符合要點①;B選項沒有證明是否有罪的過程,只是建議和解,不符合要點②。D選項拿不出證據,不符合定義要點①。C選項符合要點①②。故正確選項為C。
2.答案: C
解析: A項,老林處于虧損中,如果按照框定效應,涉及損失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偏好的話,老林就應該繼續炒下去,但事實上老林沒有再炒,此行為與定義不符。B項,根據框定效應,小麗被罰款的沮喪程度應強于撿到錢的高興程度,但事實上小麗被罰款后還暗自慶幸撿到過錢,故該項與框定效應不符。C項,兩個轉移方案其實是一樣的,但領導此時會認為方案一中的收益是確定的,表現出明顯的風險厭惡,符合框定效應的定義。D項,購買鉆戒本無價格可考,但店員有意無意給出了萬元參考值,這其中不存在風險偏好,排除D項。
3.答案: B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不得已采取的損害法律所保護的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行為”。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C、D三項都符合定義,B項并沒有發生“不得已采取的損害法律所保護的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行為”。故正確答案為B。
4.答案: D
解析:A項,李琦獲得的肯定是同事和領導單方面給予的,并不能體現企業清楚地了解員工的需求與發展愿望。B項,孟佳的人緣好,并沒體現出他為公司發展全力奉獻,另外“最佳搭檔”也不是企業給予的榮譽,因此不能算是企業了解并滿足員工的需求和發展愿望。C項,小平救下總裁的兒子,是對總裁個人的貢獻,而不是對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D項,小玲工作認真負責是在為企業的發展全力奉獻,而公司了解到小玲家境貧寒,給予物質上的獎勵,是公司了解并滿足員工需求與發展愿望的表現。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C
解析:A、B、D選項利用的都是自然資源,C選項利用的是人力資源。因此,本題答案為C選項。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