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考申論必須提煉概括句、亮點詞才能拿高分?
2022年浙江省考筆試正在緊張的復習中,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一個幾乎每一個學習申論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到底要不要概括句?是不是提煉了亮點詞就能高分?
一、啥是總括句、亮點句?
聽有的大領導講話,總感覺思路特別清楚、振奮人心。原因就在于將繁瑣、細節性的內容提煉成了觀點、主張乃至標語。
所謂總括句、亮點詞,就是將要說的一大段內容先用短句提煉出來的內容。
我們舉2個栗子:

二、為什么要采取概括句、亮點詞?
緣由1:作答內容一目了然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好比一個人,你再有內涵、再有趣,要發現你深層次的好,總需要時間!但如果你的臉蛋漂亮、身材好,終歸是更容易引起人的關注。
概括句、亮點句就好比申論作答或寫作的敲門磚,能讓人快速“發現你的美”,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緣由2:題目有要求
部分題目會有“提煉準確”“觀點鮮明”等要求,以及主要XX(做法、經驗、啟示等),這個時候就需要有意識地用精煉的語言將相關內容提煉出來,既符合題目的要求,也適當展現出自己的表達能力。
緣由3:適當拉開差距
申論終究是主觀性考試,表達的差異性會比較大,但更規范、更精煉總會有更大的希望脫穎而出
三、是不是一定要提煉總括句、亮點詞?
1.依據題目的特點和要求而定
如前文所講,如果是概括經驗、提出倡議、總結啟示等題目,或有觀點明確、概括凝練等要求的,一般宜適當提煉;
同時,一般性文章寫作,也應該有意識地強化對觀點、中心思想的提煉。
案例說明:

在答這道題目時,要采用“總領句+闡述句”的結構形式,先說明應該注重的能力素質,然后對相關能力素質進行說明。
2.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
申論是按點給分,其核心依據是內容本身,并不是外在的表達形式。如果你明明很吃力,何必要耗時費力、擾亂自己的心態,勉為其難的去概括、提煉?
如果你費盡心思的提煉卻只是流于形式,具體內容的表達與所概述的內容“八竿子打不著”或者讓人一看就覺得“牽強地套模板”,何必自己給自己挖坑?
舉個栗子:

很顯然,以上兩種表達并沒有本質性差異,申論的第一要義是表達清楚、準確。當然,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之上,追求更精煉、更有特色的表達。
這就像吃飯!先吃飽是第一追求,但并不是最終追求,吃好、吃健康才是王道。
3.尊重給定材料自身特點
有些材料是非常適合或本身就是“提煉+說明式”的表達,我們在提煉的過程中就應該有意識地尊重這個內在特征。
比如:

A縣努力打造一支執法規范化、打造高品質執法隊伍。通過定期舉辦模擬法庭、法律沙龍、業務大比武等活動,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執法業務水平。同時,優化“律師駐隊”工作模式,完善駐隊律師法律咨詢服務制度、隨隊監督執法制度、法律法規培訓制度,提高參與重大案件法制審核力度,進一步規范了執法行為,提升了執法人員的辦案水平。
4.考慮答題字數
比如有些題目,本身就是不超過200字,而要點信息又比較多,這個時候你就別為難自己,憋著勁也要搞什么“概括句”“亮點句”了,容易扯著自己!
【小結】
客觀來說,閱卷人青睞“總領句+闡述句”這一答案要點的結構呈現形式,因為省時省力啊。
在平時訓練過程中,提倡大家進行提煉“總領句”的訓練,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但具體的考試時,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言以蔽之:結合自身的情況,力求效果最大化;要點的清晰、完整是第一追求,有亮點、特色的表達是更高追求。
注意!歷年筆試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歷次考試不指定考試輔導用書。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分地準備是備考順利的關鍵,建議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借鑒參考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備考。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