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考復習技巧:行測選項是怎么“設坑”的?
做行測最怕遇到什么?
不是四選一,而是二選一。
如果行測知識掌握得還不錯,但,還是陷入了“二選一”的困境。一般是因為出題人刻意設計過這道題的選項,就是要讓大家短時間內糾結難受,琢磨不到他的出題意圖。
片段閱讀的細節理解題(國省考的必考題型)為例,它的選項,出題人往往就會刻意精心設計各類“坑”,等考生去踩。比如說“偷換概念”這一類設錯方式。
偷換概念是指命題人將題干中的詞語偷換成一些相似的詞語,改變概念的修飾語、適用范圍、所指對象等具體內涵的一種設錯方式,常見的有偷換主體、時態、數量等。
1.偷換論述話題(主體)
偷換主體、課題概念,擴大論述范圍,縮小論述范圍。
舉個例子:
[題干原意]
二維碼掃描成為2017年上半年主流病毒的渠道來源,占比高達20.8%。
[選項設計]
手機中毒主要來自二維碼掃描
[分析“坑”]
選項“手機中毒”與題干“主流病毒”的概念不一致。
2.偷換時態
時態表示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說話時的關系,一般分為:過去時態(已經、已、曾經、了、過去、雖然等);進行時態(正在、在…中、著、現、現在等);將來時態(未來、即將等)。偷換時態即刻意混淆題干中的時態。
舉個例子:
[題干原意]
人們或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有可能僅僅通過一個人遺留下來的DNA,就能推斷其臉型,而且根據DNA就能繪制出他(她)的肖像。
[選項設計]
研究人員已經能夠根據一個人的DNA繪制出其肖像
[分析“坑”]
選項將題干中的“或許在未來…”偷換成了“已經能夠”。
3.偷換數量
混淆題干中的完全量、較多量、中間量、較少量等。
舉個例子:
[題干原意]
調查結果顯示:公眾中的非股民對八家公司股票發行價的評價較溫和,60%以上的人因無炒股經歷而不做評價。
[選項設計]
小部分人對股票知之甚少
[分析“坑”]
題干“60%以上的人因無炒股經歷而…”說明大部分人都對股票知之甚少,選項將其偷換成了“小部分人”。
4.偷換邏輯關系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混淆,因果倒置,并列關系混淆為條件或因果等。
舉個例子:
[題干原意]
回顧40年,改革開放旗幟之所以始終高高飄揚,關鍵得益于基層求新求變的強大意愿以及敢闖敢試的探索精神。
[選項設計]
改革開放促使基層創新求變
[分析“坑”]
題干說的是“改革開放…關鍵得益于基層…”,即應該是“基層…促進了改革開放”,選項因果倒置。
5.偷換語氣
混淆確定性表述和不確定性表述。
舉個例子:
[題干原意]
“帕克太陽探測器”比之前的任何探測器飛得離太陽表面更近,在嚴酷的高溫和輻射條件下,將深入探索太陽,希冀解開重大謎團。
[選項設計]
有了“帕克太陽探測器”,太陽的重大謎團將被解開
[分析“坑”]
題干說的是“希冀解開重大謎團”可知,是有希望解開謎團,并沒有確切的結論,選項“謎團將被解開”的語氣過于肯定。
[刷題鞏固]
來道真題感受下,怎么主動識別選項中的“坑”。
例題1、隱微變異指的是當環境長時期處于穩定時,基因組中的細微變化會持續不被表達,但如果環境發生急劇的變化(如氣候大幅變暖),這種變異終究還是會被表達出來。對上述文字理解最合理的是:
A、當環境穩定時,基因更容易出現隱微變異
B、穩定的環境不利于基因變化的表達
C、基因表達有其自身規律,但仍受環境影響
D、環境的急劇變化更有利于基因的表達
【解析】
根據“隱微變異指的是當環境長時期處于穩定時,基因組中的細微變化會持續不被表達”可知,A項正確。B、C、D三項均偷換概念,文段中說的話題是“基因組中的細微變化的表達”,而非“基因變化的表達”和“基因表達”,排除。故答案為A。
片段閱讀的細節理解題,近年來整體難度有增加的趨勢。當然,一次考試中一般有簡單的細節理解題,只需要和原文對照即可確定答案。但,也存在無法和原文對照的情況,比如“細節理解主旨化”的考題,一個選項不再單獨對應文中某個話,而是建立在對整個文段主旨的理解上,才能正確答題。
此時,也要注意選項中出現“偷換概念”的情況,尤其是辨析“偷換論述話題(主體)”,有一定難度,需要多做題來了解出題人是如何去擴大或縮小,甚至設置近似但無關的話題到錯誤選項中!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