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言語理解(06.10)
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歷年時間,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預計2022年12月,筆試時間預計在2023年1月。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復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參考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中國古代無論是奴隸制還是封建制,都受到宗法制度和宗法精神的強烈影響。它不僅是宗教凝聚力的一種保障,而且是王權的重要支柱。君權、地方行政權都滲透了宗法父權的因素。這是封建專制制度得以長期牢固統治的條件之一。在國家的立法中,不僅確認了有關封建宗法制度的大量內容,而且承認宗法家規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國法的重要補充。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
A.宗法制度強烈地影響著中國古代的政治、立法以及司法,甚至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B.宗法制度成為中國古代專制統治的堅強基礎
C.中國古代社會,宗法精神無處不在,滲透于整個社會生活
D.宗法制度被中國古代國家立法所確認并成為國家立法的補充
2.>中國藝術走出去面臨諸多困難,這是我們常有的感慨。我們記住了那么多的歐美文藝作品,文學、戲劇、電影、音樂、舞蹈以及美術等,一些中國觀眾對許多來華團體、藝術家和作品,常常耳熟能詳,如數家珍,而中國的藝術作品為域外所知的卻少之又少。其根本原因是我們還沒有將產品做成品牌—不論院團的品牌、劇目的品牌、還是藝術家個人的品牌;中國藝術在劇目和國外觀眾欣賞習慣的對接上缺少經驗;在中外文化交流項目中,尚缺少嚴格的節目選拔標準,不重視平臺和市場的選擇與拓展。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中國藝術走出去面臨諸多困難
B.藝術產品品牌化是中國藝術走出去的唯一途徑
C.造成中國藝術走出去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將產品做成品牌
D.改善中國藝術的知名度,關鍵在于藝術產品內容的創新
3.就好比古代中國的讀書人繞不開《易經》一樣,現代中國的讀書人是避不開《紅樓夢》的。所以,自王國維發表《<紅樓夢>評論》以來,中國現代各路“文化豪杰”在學有所成后都會在“紅學”里一試身手,似乎不露一手就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學問如何了得。也正是在這種意義上,《紅樓夢》產生了一種“正典效應”。
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關鍵點介紹的是( )。
A.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
B.《紅樓夢》的“正典效應”
C.各路“文化豪杰”的“紅學成就”
D.現代中國的讀書人避不開《紅樓夢》的原因
4.幽默使人如沐春風,也能解除尷尬,一個懂得幽默的人,會知道如何化解眼前的障礙,我們有時無意中讓緊張代替了輕松,讓嚴肅代替了平易,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無趣的人。對這段話, />理解不準確的是( )。
A.有情趣的生活,是因為有了幽默
B.許多人在生活中擅長使用幽默
C.生活中,幽默可以化解許多難堪
D.緊張的生活需要幽默調劑
5.文化遺產不應該是城市發展的絆腳石,當你把他當成是城市發展的負擔時,它只能蓬頭垢面的呆在角落里,而當你把它當成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與文化資源時,它就立刻站起來,光照四方,文化遺產應擁有自己的尊嚴,應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一個城市美麗的地方。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的是( )。
A.文化遺產是樹立城市形象的標志
B.城市發展要善于利用文化遺產
C.文化遺產具有重大的經濟社會價值
D.如何對待文化遺產是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B
解析:
根據提問可知該題為表面主旨題。“這是封建專制制度得以長期牢固統治的條件之一”中的“這”指的是“宗法制度的存在“,從該句可以得知B項正確。A、C兩項都超出題干所論述的范圍,屬擴張性概括,擴大了“宗法制度和宗法精神”的作用。D項表述不準確,文段提到的是“確認了有關封建宗法制度的大量內容”,而非全部,排除D。故正確答案為B。
2.答案: C
解析: 根據文段關鍵信息“其根本原因是我們還沒有將產品做成品牌”可知,C項是文段意在強調的內容。A項是文段內容的復述,不是意在強調的內容;B項表述過于絕對;文段并未提及藝術產品內容的創新,D項是無關選項。故本題答案為C。
3.答案: B
解析:
據提問知此題為接語選擇題。
根據文段的起承轉合可知,下文應該圍繞文段最后一句中出現的“正典效應”進行闡述。故正確答案為B。
4.答案: B
解析: 文段并未體現出“許多人”都擅長在生活中使用幽默,而且從“我們有時無意中讓緊張代替了輕松,讓嚴肅代替了平易,一步小心就變成了無趣的人”可知,有許多人應該是不擅長使用幽默的,所以B項表述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B
解析:
根據提問“主要談論”可知本題為表面主旨題。據材料中轉折詞“而”可知作者是在論述了“文化遺產是城市發展的絆腳石”之后強調“而”后面的意思,即“你把它當成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與文化資源時,它就立刻站起來,光照四方”,最后還提出“文化遺產應擁有自己的尊嚴,應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一個城市美麗的地方”。所以作者是在強調“城市發展要利用文化遺產”,主體詞應為“城市發展”和“文化遺產”,B項表述正確,最全面。ACD項均未抓住文章主旨,且不完整包括主體詞,都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