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言語理解(08.17)
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歷年時間,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預計2022年12月,筆試時間預計在2023年1月。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復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參考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調查研究發現,某地基層農業科技隊伍“斷層”問題較為突出。因受地方事業總編制數的限制,當地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機構已超過10年沒有補充人才,而隨著農業科技人員的升遷、調動,基層農業科技骨干日漸減少,農技服務隊伍“青黃不接”。通過這段文字,作者旨在建議( )。
A.建立多遠基層農技技術推廣體系,實現技術推廣與生產需求結合
B.明確建設中以公益性為指導原則,解除縣鄉農技服務的后顧之憂
C.發展政府外的涉農企業力量加入,完善現代農業的農技推廣體系
D.增設基層農業科技推廣專項編制,解決農技服務隊伍斷層的問題
2.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有意味的世界。陶淵明有兩句詩說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藝術就是要去尋找、發現、體驗生活中的這種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藝術作品在這一點上的區別,就在于它不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個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體的事物和事件,從一個角度揭示了整個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藝術作品都有深遠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較過杜甫的詩和王維的詩。他認為杜甫的詩的特點是“即物深致,無細不章”,有人寫詩就怕寫不逼真,杜甫則太逼真了。而王維的詩則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說杜甫是“工”,王維是“妙”。
以下符合文段意思的是( )。
A.只有去努力尋找,才能發現生活中的意境
B.有意境的作品不僅能體現事物的意味,還能揭示一定的人生道理
C.好的藝術作品都有好的意境
D.王夫之認為,王維的詩只表現出了事物的意象,而杜甫的詩則更能體現事物的意境
3.大城市和小城市,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劣勢。留在大城市還是到小城鎮生活,依然是困擾人們的問題,在發展比較均衡的地區,這只是個體和群體的偏好,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則更像是個結構性問題。但無論是在哪里,關鍵是要給年輕人一個“向上的發展空間”。城市發展的意義,是給所有人更多選擇,而不是主導他們的選擇。否則,大城市過度擴展和地區發展不均衡,會讓整個社會的夢想破碎。
關于這段文字,以下理解準確的是( )。
A.在發展比較均衡的地區,在哪里生活不再是困擾人們的問題
B.所有人有個更多的選擇空間,城市的發展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C.年輕人只要有一顆追逐夢想的心,無論在哪里都能收獲成功
D.整個社會的夢想破碎,是因為大城市過度擴張和地區發展不均衡
4.美國交通運輸業正逐漸從以石油為基礎過渡為采用多種替代能源,如乙醇、生物柴油、電力或氫能等。為了更加壯大之支隊伍,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調查將壓縮天然氣(CNG)作為輕型轎車和卡車能源選擇的可能性。CNG汽車是指主要由甲烷構成的天然氣在25兆帕左右的壓力下儲存在車內類似于油箱的氣瓶內、用作汽車燃料。使用CNG替代汽油作為汽車燃料,可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噪音污染,而且其不含鉛、苯等致癌的有毒物質。
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符的是( )。
A.CNG作為卡車能源可能性很大
B.CNG可能會成為一種替代能源
C.美國交通運輸業現在仍以石油為基礎
D.CNG替代汽油作為汽車燃料好處很多
5.如果發現一個好產品或者一個大市場,就應該立即跟進;在跟進中發現現有產品的缺陷,然后通過創新彌補缺陷,超越對手,實現后來者居上。當然,創新的目標是創造,而不是簡單模仿。因此,創造性模仿者需要通過對他人創意的了解,重新組合、改良而產生具有不同功能與價值的新東西。事實上,所有的產品,除了第一代是原創的,以后的進步都是通過創造性模仿來實現的。
這段文字旨在說明( )。
A.創造性模仿是改良產品的主要途徑
B.通過不斷的改善就能得到新的產品
C.創新來源于對現有產品缺陷的彌補
D.大部分產品都是通過模仿來完成的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D
解析:
題目要求是讓我們找“建議”,即作者提出問題,讓我們在選項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文段提出問題是第一句科技隊伍斷層,因為事業總編制數的限制。那么如何解決因為編制數的限制導致的斷層呢?D“增設基層農業科技推廣專項編制”可解決這個問題。
2.答案: B
解析:
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文段沒有提及對生活中的意境的尋找,所以A選項錯誤。B選項對應文段第四句話,符合題意。C選項對應文段第五句話,說法絕對,與文段不符。D選項對應文段最后兩句話,由“他認為杜甫的詩的特點是‘即物深致,無細不章’,有人寫詩就怕寫不逼真,杜甫則太逼真了。而王維的詩則能取之象外”可知,D項把王夫之對杜甫的詩與王維的詩的評價說反了,所以不符合文意。故答案為B。
3.答案: B
解析:
B,對應在文段第三句,城市發展的意義,是給所有人更多選擇。正確。A,對應在文段第二句,但文段說依然是困擾人們的問題,只是不是結構性的。不正確。C,無中生有,文段沒有提及。D,對應最后一句,否則是反面論證,因此前面是原因,原因是城市發展主導了人們的選擇。才會使得社會夢想破碎。不正確。
4.答案: A
解析:
據提問知此題為細節判斷題。
A項偷換邏輯關系,文中只說CNG有作為輕型卡車和卡車能源的可能性,并不是可能性很大。B、C、D項都可從原文找到。
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A
解析:
據提問“旨在”可知此題是隱含主旨題。
材料首先提出創新能夠彌補缺陷,然后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即創新的目標是創造,創造性模仿通過重新組合、改良而產生具有價值的新東西。最后用總結詞“事實上”做出總結,指出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是通過創造性模仿來實現的。所以可以引申得出材料的主旨是創造性模仿是改良產品的主要途徑。故A正確。
B項“改善”一詞偷換概念,材料中提到的是“創造性模仿”;C項表述錯誤,材料說的是通過創新可以彌補缺陷,而非創新來源于彌補缺陷;D項“模仿”表述錯誤,偷換概念,應是“創造性模仿”。
故正確答案為A。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