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言語理解(09.27)
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根據歷年時間,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預計2022年12月,筆試時間預計在2023年1月。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復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參考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說起社會公正,很多人的答案是要機會平等。說起機會平等,人們腦海浮現的,往往是競技場上的起跑線。只要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競爭就是公平的,因此最后跑出來的結果無論是什么,那也是公正的。問題是:到底要滿足什么條件,我們才能站在相同的起跑線?更進一步,當我們用起跑線這一比喻來思考正義問題時,背后有著怎樣的道德想象?
這段文字的主要觀點是( )。
A.只有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才能實現機會平等
B.機會平等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同一起跑線上
C.機會平等是努力確保起點公平,容許競爭者自由發揮
D.所謂起點公平是要抹平競爭者的所有差別
2.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稱,微博問政也存在無序發展的問題題,認為群眾通過個人微博舉報一方面容易打草驚蛇,另一方面也給自己的人身安全帶來一些問題,林教授說,我還是贊同公眾通過正常渠道的反應官員腐敗問題,對林教授的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
A.微博反腐因網絡暴力而失序
B.微博不是反腐的首選途徑
C.微博反腐弊大于利
D.微博反腐安全成本高
3.威懾其實是讓假想敵人的內心產生恐懼,從而阻止他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來。但是這種恐懼的根源有兩個:第一,對手要認可威懾方所具備的實力,很難想象一個弱小的國家能夠威懾強大的美國;第二,對手還要相信威懾方動用實力來達到目的的決心,換句話說,對手要確認威懾方的意圖。如果對手認為威懾方并不具備真實的進攻性意圖,那么簡單的展示實力或者言語威脅就毫無意義了。
根據這段文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威懾方通過讓潛在對手相信自己的實力以達到威懾的目的
B.威懾的目的在于阻止強大對手的攻擊并使其產生懼怕
C.威懾方真實明確的意圖更能給對手帶來恐懼
D.威懾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被威懾方的認知
4.19世紀的一項重大發明導致制蠟業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也使得照明成為了普通老百姓的現實。在19世紀的早期和中期.人類發現了利用堿和硫酸提煉動物脂的工藝,其產品硬脂比沒有提煉的動物硬脂更加堅硬,燃燒時間也更長。這一發明創造意味著人類可以生產出點燃時無太多煙塵和太臭氣體的脂蠟。
下列關于19世紀人類發明了硬脂產品以后的各項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
A.蠟燃燒時沒有太多煙塵
B.蠟燃燒時散發出香味
C.蠟沒有達到普通使用
D.蠟燃燒時間不長
5.我們的時代被描述為“信息時代”,它意味著我們不僅能迅速獲取大量信息,而且也意味著我們所獲信息的大量更替,網絡信息的粘貼和更新就是典型的例子。“經典”則早天才大腦艱苦創造的結晶,是一種恒久性的精神存在。信息時代的狀態與經典所需要的深思精神不合拍,這也正是我們的時代難以產生經典的因素之一。 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 )。
A.網絡信息時代是一個可以不斷復制的時代
B.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時代就是經典危機的時代
C.網絡文化同樣可以成為經典
D.我們的時代已經沒有經典產生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B
解析:
由提問可知本題是表面主旨題。>本文段先論述了社會公平的概念,然后用“因此”引出了結論,同時也提出了問題,用“更進一步”的遞進聯詞導出了文段的重點,即我們站在了同一起跑線,要考慮背后的道德問題,我們會發現答案中沒有直接表達的,那沒我們看一下哪個答案體現了機會平等后面的問題,同義替換為答案B,即機會平等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同一起跑線上。
2.答案: B
解析:
本題為表面主旨題。
材料先講“網絡問政存在無序的發展問題”,然后指出微博舉報的具體問題,最后表明態度“贊同公眾通過正常渠道”來反腐,即承認微博并非反腐最佳途徑,故B項正確。C、D項偏離材料重點,A項“網絡暴力”材料并未提及,均不選。
故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D
解析:
由提問可知為細節判斷題。
由文段可知,A、B都只是威懾產生恐懼根源的一方面,概括不全面,排除;C偷換概念,“真實的進攻性意圖”能給對手帶來恐懼,而并非僅僅“真實明確的意圖”;D表述正確,兩個根源都涉及到被威懾方的認知。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A
解析:
>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型。短文開頭中“使得照明成為了普通老百姓的現實”說明蠟已經開始普遍使用,所以,C項說利用“沒有”造成否定的意思。第二句話中“燃燒時間也更長”與D項中的“不長”形成是非對比。因此D項錯誤。而末尾“這一發明創造意味著人類可以生產出點燃時無太多煙塵和太臭氣體的脂蠟”與A項中“沒有煙塵”相一致,同時否定選項B。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B
解析:
據提問可知此題是表面主旨題。
材料講述了“信息時代”的特點以及信息時代“經典”難以產生的原因,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是:信息時代就是經典的危機時代,B項表述正確。
A項只概括了信息時代的特點,沒有把它和“經典”的關系說出來;C項“同樣可以成為經典”與文意明顯不符,網絡文化特點是粘貼重復,而經典則需要有深思的精神;D項“已經沒有經典”表述錯誤,材料知識說“難以產生”,并不是不能產生。
故正確答案為B。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