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言語理解(02.23)
202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復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參考202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哈佛大學的一位校長曾提出這樣的思考:我們培養出來的青年人該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回報這所學校?是選擇自己更好的生活,還是更好地為公眾服務?150年過去了,這個問題仍然可以________當下。這位校長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在學校的紀念碑上,________選擇后者的畢業生的名字。今天,在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作出了這樣的人生抉擇。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叩問 雕刻 B.質問 銘刻
C.拷問 鐫刻 D.追問 銘記
2、社會性的焦慮特屬于某些社會或時代,它是一種________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一種彌漫于社會不同階層的焦慮。它不會輕易消退,不容易通過心理的調適而化解,人們所焦慮的對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質和內容上又存在著一些共性。就如貧困者或憂慮自己生存缺乏保障,而富有者也可能憂慮自己財產缺乏保障。兩者雖然不可________,而憂慮則同。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特有 混為一談 B.廣泛 等量齊觀
C.普遍 相提并論 D.固有 同日而語
3、與形象相比,聲音更是一種讓人甚感撲朔迷離的東西。記得幾年前一次上課,我突然感覺好像被自己營造的詩意場景帶入了云端。那一瞬間,我忘掉了自己,教室里的同學似乎也變得________。華光普照的水光瀲滟之間,似乎只有聲音的漣漪在教室上空________,其他一切不見。這是一種裊裊上升的聲音,是一種與一切物質現象相剝離的明朗或華美。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虛置 飄揚 B.空幻 飄舞
C.虛無 飄蕩 D.虛幻 縹緲
4、中國古有四大發明,今有新四大發明——高鐵、共享單車、移動支付與網購,這些在我們當代生活中________的事物,在過去還是一種近乎不可能的存在。遍布商場、高鐵站與機場的互動智能機器人與全息投影導航和VR設備________。因為中國速度,幻想正不斷地變成現實。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習以為常 相映成趣 B.至關重要 相輔相成
C.司空見慣 平分秋色 D.與時俱進 珠聯璧合
5、新聞作品在采寫中要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不能任意添加或拔高,過度強調高、大、全,使新聞與客觀實際________;或是為了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對一些新聞線索真偽不認真________。這些都可能會成為新聞優稿的絆腳石,是采寫中應該特別注意的。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貌合神離 審視 B.背道而馳 辨別
C.格格不入 鑒定 D.漸行漸遠 核查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C。
解析:第二空,適用于在紀念碑上刻名字的語境,選“銘刻”或“鐫刻”恰當,排除A、D。第一空,“質問”指根據事實提出的疑問;“拷問”指拷打審問,多用于精神層面。“拷問”更符合關于人生價值的追問。故本題選C。
2、【答案】B。
解析:由“是一種彌漫于社會不同階層的焦慮”可知,第一空填“廣泛”或“普遍”恰當,排除A、D。第二空,“等量齊觀”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相提并論”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文段中“貧困者”和“富有者”雖然憂慮有所差別,但都有憂慮。用“等量齊觀”更恰當。故本題選B。
3、【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填入詞語應為動詞,“縹緲”為形容詞,排除D。“飄揚”意為飛揚,常與“旗幟”搭配,與“聲音”不搭配,排除A。第一空,“空幻”意為空虛而不真實;“虛無”意為空無所有。由“那一瞬間,我忘掉了自己……”可知,作者達到了無我的境界,強調的是有無,而非真虛,排除B。故本題選C。
4、【答案】A。
解析:由“在過去還是一種近乎不可能的存在”和“遍布商場、高鐵站”可知,第一空意為過去近乎不可能的存在變得比較常見。A項“習以為常”指常做某種事情或常見某種現象,成了習慣,就覺得很平常了;C項“司空見慣”指經?吹降氖挛,已經不足為奇,可形容行為動作,也可用于形容具體的事物;二者符合題意,保留。B項“至關重要”指相當地重要,要緊關頭是不可缺少的;D項“與時俱進”指行動和時代一起進步,二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再看第二空,此空表達的是智能機器人和投影導航、VR等的關系。C項“平分秋色”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文段并未比較這些主體間的高低關系,排除。A項“相映成趣”指相互襯托著,顯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可形容這些主體間的關系,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項。
5、【答案】B。
解析:首先看第一空,由“任意添加或拔高,過度強調高、大、全”“對一些新聞線索真偽不認真”可知,這樣做會使新聞與客觀實際不相符。A項,“貌合神離”意思是表面上關系很密切,實際上是兩條心。C項,“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二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再看B、D兩項所給的兩個詞語,“背道而馳”比喻行動方向和所要達到的目標完全相反,側重的是結果。“漸行漸遠”指由于性格、觀念、背景、立場等的不同,導致前進的方向與目標之間發生偏離,側重的是過程。對于新聞來說,新聞生產出來即可判斷其與客觀實際的關系,強調的是結果,由此可排除D。驗證第二空,句意表達的是為了轟動效果而對一些新聞線索的真假不加以分辨和區別,B項“辨別”意思是對不同的事物在認識上加以區別,符合語境。故本題答案為B。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