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言語理解(06.16)
202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公布,歷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復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需要復習的考生可參考202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進行備考。
接下來完成1--5題!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通過寄生方式繁衍后代的黃蜂,能在適合自己后代寄生的各種昆蟲的大小不同的蟲卵中,注入恰好數量的卵。如果它在宿主的卵中注入的卵過多,它的幼蟲就會在互相競爭中因為得不到足夠的空間和營養而死亡;其幼蟲中注入的卵過少,宿主卵中多余的營養就會腐敗,這又會導致其幼蟲死亡。
根據上段文字,我們可以推斷出( )。
A.在黃蜂的寄生繁衍機制中,黃蜂應具備準確區分宿主蟲卵大小的能力
B.黃蜂在蟲卵較大的昆蟲區出現的數量多,在蟲卵較小的昆蟲區出現的數量少
C.黃蜂在昆蟲中注入過多的蟲卵要比注入過少的蟲卵更易引起寄生幼蟲死亡
D.黃蜂卵大小決定黃蜂幼蟲的存活率的高低
2.公共監督如果總是折戟在爛尾新聞的詭異之中,光靠熱情與理性又有何用?一些影響惡劣的公共事件,不僅事關民主,更關系到公共利益與權力公信,爛尾的結果,令制度與法律情何以堪?看來公共事件后,當與應急機制同時啟動的,還應有公開透明的問責機制——任何時候,都不能因“救火”的真誠而掩飾了“縱火’’的責任。爛尾新聞背后,不僅要關注主角的命運,更要追究“被爛尾”的責任。
這段文字批評的是( )
A.爛尾新聞
B.公共事件責任追究不力
C.公共事件發生地政府
D.公共事件責任人
3.科普文化與人文文化、科學文化的相似之處在于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都追求真理普遍性。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人文文化側重于對人類精神家園的營造,科學文化側重于對大自然奧秘的探索和物質世界的營建,而科普文化則致力于傳播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使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交互融合,協調和平衡發展。
這段話主要用于證明( )。
A.科普文化與人文文化、科學文化既有相似之處也有明顯的區別
B.科普文化的價值取向是追求真理普遍性
C.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不同之處
D.科普文化可以使人文與科學協調發展
4.上海前和律師事務所商建剛律師表示,網友對其在網站上發表的帖子具有著作權,如果其在帖子中注明“不得轉載”,則其他單位或網站不得對此進行轉載,否則視為侵權。如果帖子中沒有相關聲明,依據有關規定,其他單位或網站可以進行轉載,但必須支付稿酬,否則也將視為侵權。
根據本文,理解正確的是( )。
A.網絡作品受法律保護
B.網絡侵權很難進行界定
C.網站可以任意轉載帖子
D.網絡作品的稿酬不好計算
5.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兼并戰爭日趨劇烈,社會矛盾空前激化,游俠在民間悄然興起,他們蔑視法律,標榜正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輕生死,重承諾,以抑強扶弱為己任,游俠的作為無形中威脅到封建法制,因此遭到了儒、墨、法等學派的敵視和攻擊。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諸子百家的著述中很少記載游俠的事跡,盡管如此,游俠故事在民間仍然廣泛流傳。
游俠故事在民間的廣泛流傳,反映了當時的社會( )。
A.上下各種矛盾空前激化
B.封建法制遭到嚴重破壞
C.游俠行為威脅封建法制
D.反對儒、墨、法等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據提材料和提問知是細節判斷題。根據語意——黃蜂在宿主的卵中注入的卵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幼蟲死亡,可知黃蜂具有注入適量卵的能力,而把握適量的前提是要能準確區分宿主蟲卵大小的能力,因此A項推斷正確。B項用概念“昆蟲區”之大小偷換了“宿主的卵”之大小,表述錯誤;C項的比較關系由材料無法推出;D項材料并未提及黃蜂卵的大小與幼蟲的存活率的關系。故正確答案為A。
2.答案: B
解析:
由“還應有公開透明的問責機制”、“看來公共事件后……不僅要關注主角的命運,更要追究被‘爛尾’的責任”可知,作者意在批評公共事件的責任追究不到位。故本題答案為>B>。
3.答案: A
解析:
據提問可知此題是表面主旨題。
材料第一句講了科普文化與人文文化、科學文化的相似之處在于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第二句講它們的不同之處。選項A概括了這兩方面的意思,當選。
B、C、D項都是材料內容的一部分,概括不全面。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細節判斷。
A選項正確,從“具有著作權”可以推斷出“受法律保護”可推知;B選項表述錯誤,文中說明了網絡侵權的不同情況,并不難界定;C選項“可以任意轉載”表述錯誤,文中明確指出“注明‘不得轉載’,則其他單位或網站不得對此進行轉載”;D選項“稿酬”文中沒有提及。
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A
解析:
據提問可知此題屬于細節判斷題。
游俠故事不在諸子百家的著述而在民間流傳,因為諸子百家的著述代表了上層統治者的意思。聯系前述民間游俠蔑視法律、抑強扶弱,遭到敵視和攻擊,也可判斷游俠群體和統治者是對立體。同樣,游俠得到百姓的擁護,故事得以流傳,也說明了百姓與統治者的矛盾。
B項“嚴重破壞”并沒有表述,C項“威脅封建法制”是游俠本身而不是故事廣泛流傳,D項“反對儒、墨、法”只是表面現象。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上下各種矛盾空前激化”更符合題干要求。故正確答案為A。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