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地方站: 杭州 寧波 溫州 嘉興 湖州 紹興 金華 衢州 舟山 臺州 麗水
您的當前位置: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網 >> 時政要聞 >> 重要新聞

202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詩詞中的端午節

發布:2023-06-24 字號: | | 我要提問我要提問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范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浙江公務員考試網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詩詞中的端午節”。
 
  【詩句】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宋·張耒《和端午》
 
  譯義:龍舟爭渡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載冤魂,忠烈的魂魄一去豈能回還?國破身亡如今還留下什么?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
 
  【詩句】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宋·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譯義:請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
 
  【詩句】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宋·趙蕃《端午三首》
 
  譯義:都說作詩是為了贈汨羅江,作為當今的快樂又奈何。
 
  【詩句】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明·邊貢《午日觀競渡》
 
  譯義:從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國的風俗至今仍存。閑暇的日子正適合在江亭喝酒聚會,誦讀《離騷》,哪覺得其中的憂愁。
 
  【詩句】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元·貝瓊《已酉端午》
 
  譯義: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讓人競渡龍舟,借以憑吊遠古英雄屈原的靈魂,真是讓讓人感到遺憾哪!
 
  【詩句】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明·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譯義:我剛剛從蓮城踏青回來,只在家置備了菖蒲、竹葉和雄黃酒,我覺得這樣就可以過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們的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吊屈原呢?
 
  【詩句】屈氏已沉死,楚人衰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宋·梅堯臣《五月五日》
 
  譯義:屈原已沉江自殺,楚人為他的不被容納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趕蛟龍罷了。
 
  【詩句】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唐·元稹《表夏十首》
 
  譯義:“彩縷”指綁粽子的帶子是彩色的;“碧筠(yún)粽”指包粽子的箬葉的顏色為深綠色,即為深綠色的粽子;“白玉團”指撥開粽葉后的粽子像玉石一樣白。整句意思為:五彩的細絲裹著綠竹葉的粽子,噴香的白糯米圓圓的。
 
  【詩句】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宋·蘇軾《六幺令·天中節》
 
  譯義:到了虎符纏臂的五月,又迎來了端午佳節。家家門前掛著青翠的艾蒿菖蒲,孩子們在野外放著風箏。人們端著飄香的粽子,攜帶著酒樽肉俎,到江邊看龍舟競渡。江面上龍舟競發,彼此吶喊助威,還有一些人在江邊悲壯地大聲吟誦屈原的《離騷》。
 
  【詩句】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譯義:端午佳節到來,各種花卉競相開放,又有“九子粽”可以讓人們嘗新。九子粽是九只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形狀各異,非常好看;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故“九子粽“。
 
  【詩句】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宋·陸游《乙卯重五詩》
 
  譯義: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
 
  【詩句】櫻桃桑葚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清·李靜山《節令門·端陽》
 
  譯義:端陽節買了櫻,桃,桑椹,菖蒲,還買了一壺雄黃酒。
 
  【詩句】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鬢。——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譯義:你將那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發髻上。即“纏五彩線”和“掛符篆”來辟邪驅惡,后演變為“佩香囊”民俗。
 
  【詩句】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唐·張建封《競渡歌》
 
  譯義:隨著響亮沉穩的三下鼓點聲起,紅旗開路,兩艘龍舟如蛟龍般躍出水面、飛弛競渡而去。
 
  【詩句】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宋·文天祥《端午即事》
 
  譯義: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
 
  【詩句】艾人驅瘴千門福;碧水競舟十里歡。——對聯
 
  譯義:上聯用艾蒿扎草人懸在門上可驅除毒氣,這是千家萬戶的幸福。下聯在碧綠的水中競賽劃船,十里河道盡是歡騰的人群。
 
  【詩句】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明·邊貢《午日觀競渡》
 
  譯義:在端午節這天,圍在岸上的人們,驚怕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
 
  【詩句】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唐·殷堯藩《端午日》
 
  譯義: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只祈望一盞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詩句】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宋·黃裳《減字木蘭花·競渡》
 
  譯義:圍觀人群的歡呼聲震天動地,有驚退萬人爭戰的豪氣。在金碧輝煌的小閣樓西,奪得錦標的龍舟獲得第一名回來了。
 
  【詩句】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譯義:這一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
 
  【刷題鞏固】
 
  1.(單選題)【2023.2.25聯考】下列詩句內容與傳統節日對應錯誤的是:
 
  A.“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寒食節
 
  B.“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端午節
 
  C.“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節
 
  D.“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元宵節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出自唐代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意思是: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故描寫的是元宵節。并非寒食節。A項錯誤,當選。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B項:“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出自唐代元稹的《表夏十首》,詩句中彩縷指的是綁粽子的帶子;碧筠粽表示的是包粽子的箬葉的顏色為深綠色,即為深綠色的粽子。香粳白玉團指的是撥開粽葉后的粽子像玉石一樣白。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故描寫的是端午節。B項正確,排除。
 
  C項:“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出自宋代蘇軾的《陽關曲·中秋月》,意思是: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詩句表達了作者對漂泊的無奈和分離的不舍。故描寫的是中秋節。C項正確,排除。
 
  D項:“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出自清代符曾的《上元柱枝詞》,意思是:香甜的桂花餡料里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燈節。故描寫的是元宵節。D項正確,排除。
 
  2.(單選題)【2023.2.25廣東】以下詩句描寫的節氣或節日,發生在秋季的是:
 
  A.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
 
  B.玉律傳佳節,青陽應此辰
 
  C.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D.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出自唐朝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八月十五即中秋節,C項正確。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出自唐朝李世民《除夜》,描寫的是除夕節,A項錯誤。
 
  B項:“玉律傳佳節,青陽應此辰”,出自唐朝詩人冷朝陽的《立春》,描寫的是春天,B項錯誤。
 
  D項:“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出自唐朝文秀的《端午》,描寫的是端午節,D項錯誤。
 
  3.(單選題)【2022.12.17浙江】下列詩句與端午節有關的是:
 
  A.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B.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C.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D.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人文知識。
 
  第二步,“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出自宋代張耒的《和端午》,意思是:龍舟爭渡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載冤魂,忠烈的魂魄一去豈能回還?描寫的是端午節。A項當選。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B項:“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出自唐代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意思是: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描寫的是重陽節。B項排除。
 
  C項:“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描寫的是春節。C項排除。
 
  D項:“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七夕》,意思是:云霄上掛著彎彎的月亮,讓今夜的天空顯得淡然明朗。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描寫的是七夕。D項排除。
 
  4.(單選題)【2022.3.26青海】我國擁有深厚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下列詩詞與其所描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應錯誤的是:
 
  A.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蜀繡
 
  B.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端午節
 
  C.三尺生綃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京劇
 
  D.鏤金作勝傳荊俗,翦彩為人起晉風——剪紙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人文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三尺生綃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出自宋代釋惠明《手影戲》,指的是手影戲而非京劇。C項說法錯誤。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出自西漢揚雄的《蜀都賦》,楊雄以“揮錦布繡”來描繪芳華輝映、華彩照人的蜀國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蜀繡技藝的高度贊揚。A項正確。
 
  B項:“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出自北宋蘇軾的《六幺令·天中節》,實乃有關“端午節”之佳作。B項正確。
 
  D項:“鏤金作勝傳荊俗,翦彩為人起晉風”出自唐代李商隱的《人日即事》,寫人日鏤金剪彩的風俗。D項正確。
 
  5.(單選題)【2021.8.28湖南常德】下列詩句按其所描寫節日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
 
  ②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③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④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第二步,①“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中“桃符”是春聯的別稱,詩句描寫春節,時間為農歷正月初一,描寫春節。②“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中“黃花酒”為菊花酒,飲菊花酒和登高為重陽節活動,時間為農歷九月初九,描寫重陽節。③“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中“粽包”和“艾束”分別指代食粽子、佩艾葉。吃粽子、飲雄黃酒、佩艾葉都是端午節的習俗,時間為農歷五月初五,描寫端午節。④“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中“寒食”時間每年公歷清明節前一二日,描寫寒食節。故正確排序是①④③②。
 
  因此,選擇B選項。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范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公考通(www.chinagwy.org)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詩詞中的端午節”。
 
  【詩句】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宋·張耒《和端午》
 
  譯義:龍舟爭渡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載冤魂,忠烈的魂魄一去豈能回還?國破身亡如今還留下什么?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
 
  【詩句】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宋·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譯義:請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
 
  【詩句】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宋·趙蕃《端午三首》
 
  譯義:都說作詩是為了贈汨羅江,作為當今的快樂又奈何。
 
  【詩句】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明·邊貢《午日觀競渡》
 
  譯義:從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國的風俗至今仍存。閑暇的日子正適合在江亭喝酒聚會,誦讀《離騷》,哪覺得其中的憂愁。
 
  【詩句】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元·貝瓊《已酉端午》
 
  譯義: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讓人競渡龍舟,借以憑吊遠古英雄屈原的靈魂,真是讓讓人感到遺憾哪!
 
  【詩句】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明·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譯義:我剛剛從蓮城踏青回來,只在家置備了菖蒲、竹葉和雄黃酒,我覺得這樣就可以過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們的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吊屈原呢?
 
  【詩句】屈氏已沉死,楚人衰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宋·梅堯臣《五月五日》
 
  譯義:屈原已沉江自殺,楚人為他的不被容納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趕蛟龍罷了。
 
  【詩句】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唐·元稹《表夏十首》
 
  譯義:“彩縷”指綁粽子的帶子是彩色的;“碧筠(yún)粽”指包粽子的箬葉的顏色為深綠色,即為深綠色的粽子;“白玉團”指撥開粽葉后的粽子像玉石一樣白。整句意思為:五彩的細絲裹著綠竹葉的粽子,噴香的白糯米圓圓的。
 
  【詩句】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宋·蘇軾《六幺令·天中節》
 
  譯義:到了虎符纏臂的五月,又迎來了端午佳節。家家門前掛著青翠的艾蒿菖蒲,孩子們在野外放著風箏。人們端著飄香的粽子,攜帶著酒樽肉俎,到江邊看龍舟競渡。江面上龍舟競發,彼此吶喊助威,還有一些人在江邊悲壯地大聲吟誦屈原的《離騷》。
 
  【詩句】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譯義:端午佳節到來,各種花卉競相開放,又有“九子粽”可以讓人們嘗新。九子粽是九只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形狀各異,非常好看;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故“九子粽“。
 
  【詩句】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宋·陸游《乙卯重五詩》
 
  譯義: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
 
  【詩句】櫻桃桑葚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清·李靜山《節令門·端陽》
 
  譯義:端陽節買了櫻,桃,桑椹,菖蒲,還買了一壺雄黃酒。
 
  【詩句】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鬢。——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譯義:你將那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發髻上。即“纏五彩線”和“掛符篆”來辟邪驅惡,后演變為“佩香囊”民俗。
 
  【詩句】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唐·張建封《競渡歌》
 
  譯義:隨著響亮沉穩的三下鼓點聲起,紅旗開路,兩艘龍舟如蛟龍般躍出水面、飛弛競渡而去。
 
  【詩句】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宋·文天祥《端午即事》
 
  譯義: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
 
  【詩句】艾人驅瘴千門福;碧水競舟十里歡。——對聯
 
  譯義:上聯用艾蒿扎草人懸在門上可驅除毒氣,這是千家萬戶的幸福。下聯在碧綠的水中競賽劃船,十里河道盡是歡騰的人群。
 
  【詩句】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明·邊貢《午日觀競渡》
 
  譯義:在端午節這天,圍在岸上的人們,驚怕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
 
  【詩句】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唐·殷堯藩《端午日》
 
  譯義: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只祈望一盞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詩句】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宋·黃裳《減字木蘭花·競渡》
 
  譯義:圍觀人群的歡呼聲震天動地,有驚退萬人爭戰的豪氣。在金碧輝煌的小閣樓西,奪得錦標的龍舟獲得第一名回來了。
 
  【詩句】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譯義:這一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
 
  【刷題鞏固】
 
  1.(單選題)【2023.2.25聯考】下列詩句內容與傳統節日對應錯誤的是:
 
  A.“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寒食節
 
  B.“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端午節
 
  C.“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節
 
  D.“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元宵節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出自唐代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意思是: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故描寫的是元宵節。并非寒食節。A項錯誤,當選。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B項:“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出自唐代元稹的《表夏十首》,詩句中彩縷指的是綁粽子的帶子;碧筠粽表示的是包粽子的箬葉的顏色為深綠色,即為深綠色的粽子。香粳白玉團指的是撥開粽葉后的粽子像玉石一樣白。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故描寫的是端午節。B項正確,排除。
 
  C項:“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出自宋代蘇軾的《陽關曲·中秋月》,意思是: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詩句表達了作者對漂泊的無奈和分離的不舍。故描寫的是中秋節。C項正確,排除。
 
  D項:“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出自清代符曾的《上元柱枝詞》,意思是:香甜的桂花餡料里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燈節。故描寫的是元宵節。D項正確,排除。
 
  2.(單選題)【2023.2.25廣東】以下詩句描寫的節氣或節日,發生在秋季的是:
 
  A.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
 
  B.玉律傳佳節,青陽應此辰
 
  C.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D.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出自唐朝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八月十五即中秋節,C項正確。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出自唐朝李世民《除夜》,描寫的是除夕節,A項錯誤。
 
  B項:“玉律傳佳節,青陽應此辰”,出自唐朝詩人冷朝陽的《立春》,描寫的是春天,B項錯誤。
 
  D項:“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出自唐朝文秀的《端午》,描寫的是端午節,D項錯誤。
 
  3.(單選題)【2022.12.17浙江】下列詩句與端午節有關的是:
 
  A.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B.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C.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D.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人文知識。
 
  第二步,“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出自宋代張耒的《和端午》,意思是:龍舟爭渡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載冤魂,忠烈的魂魄一去豈能回還?描寫的是端午節。A項當選。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B項:“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出自唐代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意思是: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描寫的是重陽節。B項排除。
 
  C項:“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描寫的是春節。C項排除。
 
  D項:“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七夕》,意思是:云霄上掛著彎彎的月亮,讓今夜的天空顯得淡然明朗。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描寫的是七夕。D項排除。
 
  4.(單選題)【2022.3.26青海】我國擁有深厚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下列詩詞與其所描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應錯誤的是:
 
  A.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蜀繡
 
  B.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端午節
 
  C.三尺生綃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京劇
 
  D.鏤金作勝傳荊俗,翦彩為人起晉風——剪紙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人文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三尺生綃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出自宋代釋惠明《手影戲》,指的是手影戲而非京劇。C項說法錯誤。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出自西漢揚雄的《蜀都賦》,楊雄以“揮錦布繡”來描繪芳華輝映、華彩照人的蜀國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蜀繡技藝的高度贊揚。A項正確。
 
  B項:“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出自北宋蘇軾的《六幺令·天中節》,實乃有關“端午節”之佳作。B項正確。
 
  D項:“鏤金作勝傳荊俗,翦彩為人起晉風”出自唐代李商隱的《人日即事》,寫人日鏤金剪彩的風俗。D項正確。
 
  5.(單選題)【2021.8.28湖南常德】下列詩句按其所描寫節日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
 
  ②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③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④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第二步,①“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中“桃符”是春聯的別稱,詩句描寫春節,時間為農歷正月初一,描寫春節。②“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中“黃花酒”為菊花酒,飲菊花酒和登高為重陽節活動,時間為農歷九月初九,描寫重陽節。③“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中“粽包”和“艾束”分別指代食粽子、佩艾葉。吃粽子、飲雄黃酒、佩艾葉都是端午節的習俗,時間為農歷五月初五,描寫端午節。④“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中“寒食”時間每年公歷清明節前一二日,描寫寒食節。故正確排序是①④③②。
 
  因此,選擇B選項。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范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公考通(www.chinagwy.org)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詩詞中的端午節”。
 
  【詩句】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宋·張耒《和端午》
 
  譯義:龍舟爭渡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載冤魂,忠烈的魂魄一去豈能回還?國破身亡如今還留下什么?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
 
  【詩句】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宋·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譯義:請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
 
  【詩句】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宋·趙蕃《端午三首》
 
  譯義:都說作詩是為了贈汨羅江,作為當今的快樂又奈何。
 
  【詩句】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明·邊貢《午日觀競渡》
 
  譯義:從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國的風俗至今仍存。閑暇的日子正適合在江亭喝酒聚會,誦讀《離騷》,哪覺得其中的憂愁。
 
  【詩句】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元·貝瓊《已酉端午》
 
  譯義: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讓人競渡龍舟,借以憑吊遠古英雄屈原的靈魂,真是讓讓人感到遺憾哪!
 
  【詩句】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明·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譯義:我剛剛從蓮城踏青回來,只在家置備了菖蒲、竹葉和雄黃酒,我覺得這樣就可以過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們的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吊屈原呢?
 
  【詩句】屈氏已沉死,楚人衰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宋·梅堯臣《五月五日》
 
  譯義:屈原已沉江自殺,楚人為他的不被容納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趕蛟龍罷了。
 
  【詩句】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唐·元稹《表夏十首》
 
  譯義:“彩縷”指綁粽子的帶子是彩色的;“碧筠(yún)粽”指包粽子的箬葉的顏色為深綠色,即為深綠色的粽子;“白玉團”指撥開粽葉后的粽子像玉石一樣白。整句意思為:五彩的細絲裹著綠竹葉的粽子,噴香的白糯米圓圓的。
 
  【詩句】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宋·蘇軾《六幺令·天中節》
 
  譯義:到了虎符纏臂的五月,又迎來了端午佳節。家家門前掛著青翠的艾蒿菖蒲,孩子們在野外放著風箏。人們端著飄香的粽子,攜帶著酒樽肉俎,到江邊看龍舟競渡。江面上龍舟競發,彼此吶喊助威,還有一些人在江邊悲壯地大聲吟誦屈原的《離騷》。
 
  【詩句】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譯義:端午佳節到來,各種花卉競相開放,又有“九子粽”可以讓人們嘗新。九子粽是九只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形狀各異,非常好看;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故“九子粽“。
 
  【詩句】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宋·陸游《乙卯重五詩》
 
  譯義: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
 
  【詩句】櫻桃桑葚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清·李靜山《節令門·端陽》
 
  譯義:端陽節買了櫻,桃,桑椹,菖蒲,還買了一壺雄黃酒。
 
  【詩句】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鬢。——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譯義:你將那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發髻上。即“纏五彩線”和“掛符篆”來辟邪驅惡,后演變為“佩香囊”民俗。
 
  【詩句】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唐·張建封《競渡歌》
 
  譯義:隨著響亮沉穩的三下鼓點聲起,紅旗開路,兩艘龍舟如蛟龍般躍出水面、飛弛競渡而去。
 
  【詩句】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宋·文天祥《端午即事》
 
  譯義: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
 
  【詩句】艾人驅瘴千門福;碧水競舟十里歡。——對聯
 
  譯義:上聯用艾蒿扎草人懸在門上可驅除毒氣,這是千家萬戶的幸福。下聯在碧綠的水中競賽劃船,十里河道盡是歡騰的人群。
 
  【詩句】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明·邊貢《午日觀競渡》
 
  譯義:在端午節這天,圍在岸上的人們,驚怕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
 
  【詩句】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唐·殷堯藩《端午日》
 
  譯義: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只祈望一盞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詩句】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宋·黃裳《減字木蘭花·競渡》
 
  譯義:圍觀人群的歡呼聲震天動地,有驚退萬人爭戰的豪氣。在金碧輝煌的小閣樓西,奪得錦標的龍舟獲得第一名回來了。
 
  【詩句】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譯義:這一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
 
  【刷題鞏固】
 
  1.(單選題)【2023.2.25聯考】下列詩句內容與傳統節日對應錯誤的是:
 
  A.“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寒食節
 
  B.“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端午節
 
  C.“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節
 
  D.“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元宵節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出自唐代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意思是: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故描寫的是元宵節。并非寒食節。A項錯誤,當選。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B項:“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出自唐代元稹的《表夏十首》,詩句中彩縷指的是綁粽子的帶子;碧筠粽表示的是包粽子的箬葉的顏色為深綠色,即為深綠色的粽子。香粳白玉團指的是撥開粽葉后的粽子像玉石一樣白。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故描寫的是端午節。B項正確,排除。
 
  C項:“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出自宋代蘇軾的《陽關曲·中秋月》,意思是: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詩句表達了作者對漂泊的無奈和分離的不舍。故描寫的是中秋節。C項正確,排除。
 
  D項:“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出自清代符曾的《上元柱枝詞》,意思是:香甜的桂花餡料里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燈節。故描寫的是元宵節。D項正確,排除。
 
  2.(單選題)【2023.2.25廣東】以下詩句描寫的節氣或節日,發生在秋季的是:
 
  A.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
 
  B.玉律傳佳節,青陽應此辰
 
  C.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D.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出自唐朝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八月十五即中秋節,C項正確。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出自唐朝李世民《除夜》,描寫的是除夕節,A項錯誤。
 
  B項:“玉律傳佳節,青陽應此辰”,出自唐朝詩人冷朝陽的《立春》,描寫的是春天,B項錯誤。
 
  D項:“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出自唐朝文秀的《端午》,描寫的是端午節,D項錯誤。
 
  3.(單選題)【2022.12.17浙江】下列詩句與端午節有關的是:
 
  A.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B.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C.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D.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人文知識。
 
  第二步,“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出自宋代張耒的《和端午》,意思是:龍舟爭渡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載冤魂,忠烈的魂魄一去豈能回還?描寫的是端午節。A項當選。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B項:“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出自唐代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意思是: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描寫的是重陽節。B項排除。
 
  C項:“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描寫的是春節。C項排除。
 
  D項:“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七夕》,意思是:云霄上掛著彎彎的月亮,讓今夜的天空顯得淡然明朗。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描寫的是七夕。D項排除。
 
  4.(單選題)【2022.3.26青海】我國擁有深厚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下列詩詞與其所描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應錯誤的是:
 
  A.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蜀繡
 
  B.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端午節
 
  C.三尺生綃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京劇
 
  D.鏤金作勝傳荊俗,翦彩為人起晉風——剪紙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人文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三尺生綃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出自宋代釋惠明《手影戲》,指的是手影戲而非京劇。C項說法錯誤。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出自西漢揚雄的《蜀都賦》,楊雄以“揮錦布繡”來描繪芳華輝映、華彩照人的蜀國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蜀繡技藝的高度贊揚。A項正確。
 
  B項:“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出自北宋蘇軾的《六幺令·天中節》,實乃有關“端午節”之佳作。B項正確。
 
  D項:“鏤金作勝傳荊俗,翦彩為人起晉風”出自唐代李商隱的《人日即事》,寫人日鏤金剪彩的風俗。D項正確。
 
  5.(單選題)【2021.8.28湖南常德】下列詩句按其所描寫節日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
 
  ②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③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④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第二步,①“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中“桃符”是春聯的別稱,詩句描寫春節,時間為農歷正月初一,描寫春節。②“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中“黃花酒”為菊花酒,飲菊花酒和登高為重陽節活動,時間為農歷九月初九,描寫重陽節。③“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中“粽包”和“艾束”分別指代食粽子、佩艾葉。吃粽子、飲雄黃酒、佩艾葉都是端午節的習俗,時間為農歷五月初五,描寫端午節。④“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中“寒食”時間每年公歷清明節前一二日,描寫寒食節。故正確排序是①④③②。
 
  因此,選擇B選項。
      各位考生可持續關注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抖音號71042800931,我們會及時更新2024年浙江省考消息。注意!2024年浙江省考預計2023年11月報名,預計2023年12月筆試。省考的競爭一年比一年激烈,高分入面的情況數不勝數。只有提前復習,才有希望高分入面。歷年浙江省考筆試科目包含《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需要備考的考生可參考202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點擊訂購)。備戰省考,以實力迎考。祝愿大家早日走上理想工作崗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了解更多公務員、事業單位統考重要信息
可添加QQ交流群:193483281
\


點擊分享此信息:
沒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網頁頂部
http://ww.zjgw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1038242號-16
出版物經營及網絡發行許可證號:新出發 蘇A零字第 江02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蘇B2-20120087
(任何引用或轉載本站內容及樣式須注明版權)X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被夫上司强迫的女人在线中文| 欧美高清hd| 日本一道本在线视频| 爽爽影院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大片av手机看片| 美女被羞羞在线观看| 美国十次啦大导航|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美女扒开尿口直播| 美女扒开大腿让男人桶|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无翼乌邪恶帝日本全彩网站| 女人被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3d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播放| 老司机带带我在线精彩免费| 神宫寺奈绪jul055在线播放|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欧美99| 久热精品在线| 日韩手机视频| 可以直接看的毛片| 亚洲国产视频网|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三级七日情| 国产999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 gav男人天堂| 两对夫妇交换野营| 亚洲香蕉电影| 尾野真知子日韩专区在线| 里番acg※里番acg本子全彩| 国产破外女出血视频| 2021日产国产麻豆| gav男人天堂|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国产| 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黄页免费看| 国产美女免费观看| 91成人影院|